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一場深刻變革。在全國兩會審議通過的《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的議案》中,以新組建自然資源部和生態環境部為標志,開啟了我國生態治理體系的系統性創新。
構建生態現代化治理體系的指導思想
習近平總書記生態文明建設思想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理論,包含著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的新文明觀;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新資源觀;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普惠民生福祉的新民生觀;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的整體系統觀;牢固樹立生態紅線的新政績觀和積極參與全球治理、共建清潔美麗世界的新全球觀。
此次國務院機構改革就是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導下的國家職能機構的系統性調整。新成立的自然資源部將國土資源部的職責,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的組織編制主體功能區規劃職責,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的城鄉規劃管理職責,水利部的水資源調查和確權登記管理職責,農業部的草原資源調查和確權登記管理職責,國家林業局的森林、濕地等資源調查和確權登記管理職責,國家海洋局的職責,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的職責整合,形成中國自然資源的主體行政管理部門。
無論在地方工作還是在中央工作,習近平總書記始終重視自然資源的戰略地位以及轉變利用自然資源的方式。他在浙江時期形成的“兩山”理論,深刻說明在社會發展與自然資源的不同階段,發展模式的轉換必然帶來自然資源利用、交易、補償和保護形式的轉變。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更是將自然資源產權管理作為生態文明頂層設計中的核心,在生態文明制度建設的“四梁八柱”中,對自然資源保護和利用進行了制度安排。此次自然資源部作為國務院新組建的部門,將自然資源的戰略位置提升到決定政治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高度,更是貫徹“綠色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具體體現。
構建生態現代化治理體系的首要目標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要推進污染防治取得更大成效。之所以高度重視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是因為我國“生態環境特別是大氣、水、土壤污染嚴重,已成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突出短板”,而“扭轉環境惡化,提高環境質量是廣大人民群眾的熱切期盼”。
打贏污染防治戰需要打破傳統的“頭疼醫頭腳疼醫腳”的方法,建立起污染防治體系。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用系統論的思想方法看待問題,生態系統是一個有機生命軀體,應該統籌治水和治山、治水和治林、治水和治田、治山和治林”。新組建的生態環境部將承擔原來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的應對氣候變化和減排職責,國土資源部的監督防止地下水污染職責,水利部的編制水功能區劃、排污口設置管理、流域水環境保護職責,農業部的監督指導農業面源污染治理職責,國家海洋局的海洋保護職責,國務院南水北調工程建設委員會辦公室的南水北調工程項目區環境保護職責整合,將過去歸口于不同部門的生態環境治理和污染防治職能統一到生態環境部,破解生態環境治理中的“九龍治水”現象,提高環境治理的行政效率,以真正貫徹落實“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的整體系統觀”,意義十分重大。這既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頂層設計,也是提升國家生態治理能力、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的實踐舉措。
構建生態現代化治理體系的重要支柱
生態現代化治理體系的基礎是自然資源產權制度體系。自然資源產權制度決定著生態現代化的動力來源、發展模式和評價標準。是否能夠建立高效、科學、法治的自然資源產權制度是衡量政府生態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的重要指標,也是生態現代化發展路徑的重要支柱。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國生態環境保護中存在的一些突出問題,一定程度上與體制不健全有關,原因之一就是全民所有自然資源資產的所有權人不到位,所有權人權益不落實。”自然資源產權缺位將導致自然資源利用過程中的“公地悲劇”和“破窗效應”,這是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短板,也是我國生態現代化治理體系構建亟待解決的問題。
在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對全面深化改革做頂層設計的時候,就提出要按照所有者和管理者分開和一件事由一個部門管理的原則,來落實全民所有自然資源資產所有權,建立統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資源資產所有權職責的體制。各地試點編纂自然資本負債表和建立自然資本產權交易平臺,積累了一定經驗。同時也發現迫切需要建立國家對國土范圍內自然資源行使監督權的制度體系。
經過不斷實踐探索,黨的十九屆三中全會明確指出,要設立國有自然資源資產管理和自然生態監管機構,完善生態環境管理制度,統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資源資產所有者職責,統一行使所有國土空間用途管制和生態保護修復職責,統一行使監管城鄉各類污染排放和行政執法職責。生態現代化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建設的制度路線圖逐漸展開,生態產權制度建設處于先行且核心地位。
組建自然資源部作為統一行使全民所有的自然資源產權的機構,構建全國統一的自然資源產權制度與體系,夯實了我國生態現代化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的基礎,為我國生態現代化建設提供了強有力的動力支撐。組建自然資源部和生態環境部標志著我國的生態文明建設的制度體系更加趨于完善,是運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導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改革之舉,是促進生態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大系統創新,將對解決歷史累積的生態問題、助力當代中國的生態轉型和拓展未來生態現代化的發展空間產生深遠而積極的影響。
![](http://img.rmlt.com.cn/templates/rmlt2013/img/rmlt_logo.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