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激情在线-天堂中文在线最新版地址-茄子视频破解永久ios-噜噜色图|www.bjxyzx.com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理論前沿 > 深度原創 > 正文

京津冀產業結構特點和人才需求結構

核心提示: 京津冀協同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之后,該地區產業結構由之前的第一產業為主、第二三產業為輔逐漸轉變為由第一產業向第二三產業轉變。產業結構的調整帶動人才需求結構的變動,為京津冀的合作共贏提供了新契機。

【摘要】京津冀協同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之后,該地區產業結構由之前的第一產業為主、第二三產業為輔逐漸轉變為由第一產業向第二三產業轉變。產業結構的調整帶動人才需求結構的變動,為京津冀的合作共贏提供了新契機。

【關鍵詞】協同發展  產業結構  人才需求    【中圖分類號】F269.27    【文獻標識碼】A 

2014年,國家成立“京津冀協同發展領導小組”從而讓京津冀協同發展正式成為國家戰略。黨的十九大報告再次強調,要“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為‘牛鼻子’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建立更加有效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以實現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我國京津冀地區原先主要是以勞動密集型產業為主,隨著區域聯動經濟趨勢的加快,如何結合各地的發展重點和經濟優勢優化調整產業結構的發展狀況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產業結構轉變的動力是高新技術人才的集聚,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關鍵在人,關鍵在人才。”深入分析并準確把握當前京津冀產業結構特點和與之相適應的人才需求結構,對于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至關重要。

京津冀產業結構特點

一是產業結構分工高效化。中國社會科學院在2016年《京津冀協同發展指數報告》中指出,依據2016年的協作發展指數顯示,京津冀三地的地區差異、城鄉差距、城市規模、產業能力及地區分工等方面的指標數據在2011年之前是呈現上升態勢;到2013年表現為下滑形勢;2014年至今是回升趨勢。2011年至2013年區域分工顯然是為應對經濟危機進行的,因此,強化了傳統產業的投資份額,以致在這三年中出現了階段性的無序競爭。2014年開始,隨著京津冀協同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三地協同發展得到進一步推進,北京、天津的部分產業分階段向河北轉移,推進了三地之間的區域性合作。2016年6月為合理有效解決京津冀三地的區域分工專業化問題,工業和信息化部與三地政府聯合出臺了《京津冀產業轉移指南》。京津冀地區的發展基本是建立在各自資源結構及區域優勢的基礎上,城市之間的產業專業化發展不存在所謂的惡性競爭行為,它們之間大都存在著行業之間的溝通與聯系,這表明京津冀產業的協同發展是有相關基礎的。盡管北京、天津存在產業結構的趨同性,但其產業結構也存在一定差異性,這有利于形成區域的聯動發展,協調資源的優勢與產業關聯。產業轉移指南的發布為三地的產業結構調整、分工合理化點明了方向,京津冀地區在產業結構上有很強的階梯性及互助性,三地在各方面都各具特色,落實三地的產業發展方向及調整目標,能夠有效實現區域內的協調發展及產業結構調整,進一步解除產業協同發展中的阻礙,實現京津冀產業結構轉變的目標。

二是產業結構集聚明顯。京津冀協同發展下經濟增長加快,產業集聚是必然趨勢。產業集聚是指在京津冀三地區域內,特定的或是因行業產業特性自主地聚集在一起,以便盡快擴充經濟規模的優勢,提高各企業之間的協作性。據2005年、2010年、2015年京津冀重工業行業產業數據統計顯示,京津冀重工業行業的內部轉移變化劇烈,總體產業呈現上升態勢,空間上區域內的優勢產業內部聯系加強,區域集聚明顯。比如,北京將石油、天燃氣開采業、交通設備制造業轉至天津,北京將冶金行業中的采礦業及冶煉加工、金屬延展業轉至河北。類似裝備制造、金屬電氣、機械器材制造行業,從天津轉至河北。天津的通信科技、電子信息、高新技術等制造業轉至北京。至此,河北主要產業為化工及建材等重化工業的集聚時有波動,但整體來看表現為增長狀況。京津冀協同發展促使大量有關聯的企業集聚在一起,降低溝通不暢、距離影響所帶來的不便,打破原本各產業間各種阻隔的障礙。

三是產業結構優化加強。市場經濟的自主調節、高新技術的革新、資源儲量的變化等對產業的升級、集聚都有相關影響。經濟進程的逐步加快,大量行業、產業的集聚優化了整個產業體系,產業結構逐步得到強化。高新技術人才的引進,技術水平的逐步提高,就各行業的市場份額來講,重化工企業響應市場需求、國家要求開始提高技術冶煉水準,強化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迎合協同發展的時代需求。

京津冀協同發展背景下人才需求結構

產業變動對人才需求的影響。產業結構高度決定了人才需求能級,隨著經濟的發展,產業結構會不斷打破原本的隔斷,進一步追求更高的經濟峰值,產業結構的高度通過產業資源的配置最優化,使技術水平結構改變并轉變人才需求結構。產業結構的提升直接帶來的是對高新人才的需求,技術提升與產業結構轉變是相輔相成、相伴相生的,產業結構中的技術對人才需求結構的調整有直接的影響。能級是將人才進行等級劃分,如初、中、高級人才,人才能級與產業高度密切聯系。就京津冀地區之前所呈現的狀況,可以直接反映出技術結構單一時,通常人才需求結構也處于底層階段。隨著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進一步加強,高新技術、計算機產業、電子通信等現代科技的發展,一次次印證著人才需求結構的轉變。技術周期的縮短,科技創新成為行業、產業發展中的利器,這使得人才成為產業迎接機遇的關鍵。同時,如何能將行業資源最大化是人力資源的主要工作,這就意味著只有高端人才能夠平衡管理內部的問題,通過技術創新創造利潤最大化。因此,產業結構對人才需求的影響是深遠的。

產業結構的專業化對人才需求的影響。英國古典主義經濟學家亞當·斯密曾說:“專業化是經濟增長的源泉。”這里的專業化是指產業的生產、分配、交換、再生產中體力投入的減少及腦力投入的增多。我國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是以勞動密集型為主的產業結構發展模式,經濟全球化及技術風暴的革新,讓我國逐漸轉變為知識技術密集產業。這樣的產業結構也對人才需求有了新的要求,產業的專業化對人才知識結構有了更高的要求。原先單一的產業結構,不需要有強大知識儲備或是技術創新能力,而如今的技術密集型產業的發展正是基于對專業化人才素質的高要求。產業結構的優化,要求人才結構具備創造性思維、復合型知識和較高綜合素質,不斷滿足產業結構轉型的需求。打造兼具團隊精神和創新意識的多層次立體化人才結構,是產業結構轉型的根本路徑。

產業結構水平對人才需求層次的影響。技術水平提高改變了人才需求層次,出現了質的改變。技術尖端性、集成性加劇市場的競爭,人才的優勢逐步凸顯。技術在改變傳統產業模式的同時,對人才需求層次也提出了相應要求,從目前協同發展的產業形勢來看,尖端型、復合型、創新型人才是極度短缺的。在全球化日益加強的趨勢下,人才的流動加劇,如何能夠留住人才成為產業技術革新的關鍵。因此,需要調整人才培養模式,依據產業升級需要的新型技術人才,依據產業結構不斷變化的特點,滿足京津冀協同發展訴求。

產業的發展離不開人才的助力,人才的合理助推,才能將我國產業結構優化至發達國家的對等水平。推動京津冀產業結構轉型和協同發展,首先,需要解放思想、提高創新意識,將文化為主的第三產業作為推動產業結構升級的主要推動力。其次,合理運用人力資源,科學整合,促進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此外,還應強化人才建設,特別是高新技術人才的培養,為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打下堅實的基礎。

(作者分別為河北水利電力學院副教授;河北水利電力學院教授)

【注:本文系2017年度河北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課題“京津冀協同發展背景下河北省應用型本科院校與地方產業對接研究”(項目編號:HB17JY057)的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①陳耀、陳梓:《京津冀一體化背景下的產業格局重塑》,《天津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年第6期。

②雷娜、耿樹海:《京津冀協同發展:河北的產業結構調整》,《開放導報》,2014年第5期。

責編/陳楠  肖晗題    美編/于珊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孫娜]
標簽: 京津冀   人才需求   產業結構   特點   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