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準關鍵節點,全力強弱項補短板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最艱巨的任務是脫貧攻堅,這是一個最大的短板,也是一個標志性指標。石柱縣堅持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緊盯群眾關心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著力破解區域貧困問題。
瞄準共性突出問題,抓思路轉變。針對扶貧工作中普遍存在的共性問題,石柱縣在工作理念上和工作實踐中遵循“五個轉變”,即脫貧攻堅由常規性重點工作向全局性中心工作轉變、由粗放式面上扶持向精準式到戶扶貧轉變、由短期性突擊增收脫貧向長效性穩定增收脫貧轉變、由“輸血式”扶貧向“造血式”扶貧轉變、貧困戶由主要依靠幫扶向自力更生轉變。
瞄準基礎薄弱環節,抓查漏補缺。統籌實施貧困村項目1099個、非貧困村項目1213個,行政村通暢率、通達率均達100%,解決8.14萬人飲水安全問題,實現戶戶通電、村村通動力電、同網同價,通訊信號覆蓋率達98%以上,完成易地搬遷4052戶1.41萬人、農村危房改造8999戶,解決3萬余名困難群眾居住安全問題。全面實施人居環境工程,扎實抓好“四清四化六改”行動,推動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置實現全覆蓋。
瞄準深度貧困鄉村,抓資源聚焦。制發深化脫貧攻堅實施意見,認真落實“1+15”深度貧困鄉、村定點包干責任制,集中精力、集中火力攻克深度貧困堡壘,對每個深度貧困村新投入專項資金200萬元以上,對深度貧困鄉中益鄉,加大并優化人力物力財力智力投入,努力把中益鄉建設成為生態美、產業興、百姓富的綠色發展小康鎮,重慶市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示范鄉鎮。
緊扣致貧原因,精準落實到戶政策
精準識別貧困人口。嚴格按照“八步兩評議兩公示一比對一公告”程序,推行“先看房、后算賬、建機制、重保障”四步工作法,貧困對象進入實行“兩公示三簽字”、退出實行“五公示四簽字”,做到“應進全進、應退盡退”。
精準制定戶辦法。圍繞解決貧困戶“兩不愁三保障一達標”和“八難”問題,對所有建檔貧困戶量身制定脫貧辦法,做到致貧原因清楚、脫貧計劃明晰、幫扶措施具體;以“精準到人頭,統籌到區域”為導向,根據群眾基礎條件及發展意愿,立足資源稟賦、傳統優勢產業等實際,精準編制貧困村脫貧規劃,使戶脫貧與村致富互為支撐、相互促進。
精準落實到戶措施。在不折不扣落實好市級以上各項政策的基礎上,加大縣本級扶持力度。比如,住房扶貧方面,全面解決建檔貧困戶、農村低保戶、就地“農轉非”群眾住房不安穩問題,做到“應搬盡搬”。教育扶貧方面,對貧困戶家庭小學至高中階段學生,實行學雜費全兜底;對接受高等教育的學生,每生每學年資助3000-5000元。醫療扶貧方面,建立2000萬元扶貧濟困醫療基金,使貧困人口就醫綜合報銷比例由70%提高到85%。全縣開發公益性崗位1058個,轉移貧困戶就業人數16430人,落實低保兜底5878人,因病致貧對象簽約服務率、健康檔案建檔率均達100%,貧困人口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參保率分別達99.64%、100%,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五保”實現全覆蓋。
著眼長效發展,培育壯大致富產業
選準產業。立足本土綠色特色資源優勢,引導和幫助貧困戶發展以辣椒為主的調味品,種植辣椒2.7萬畝,以莼菜為主的高山果蔬1.5萬畝,以黃連為主的中藥材8120畝,以長毛兔、中華蜜蜂為主的養殖畜禽44.9萬只(群),貧困戶農業產業覆蓋率達97.3%;依托縣內豐富的旅游資源,大力發展鄉村旅游。目前,石柱縣“黃水人家”鄉村旅游合作社有會員1074家,直接或間接帶動貧困戶334戶。
引對主體。大力開展“萬企幫萬村”行動,積極向講信譽、有實力、有技術、有社會責任感的企業“招手”,引進和培育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等經營主體3374家,推動175家民營企業與85個貧困村簽約結對,通過經營主體和農技隊伍、駐村工作隊聯動聯手,加強技術、信息、銷售服務,推廣土地資產入股分紅、訂單收購、代種代養、土地流轉等14種產業扶貧方式,助推貧困群眾產業增收。
建好機制。推行股權收益、基金收益、信貸收益、旅游收益等4種資產收益扶貧模式,引導市場經營主體與貧困群眾建立長效穩固的利益聯結機制,安排項目資金2.08億元,實施項目357個,帶動5703戶貧困戶穩定增收脫貧。
依靠兩股力量,全面激發攻堅拔寨內生動力
選優配強攻堅力量。組織31名縣領導、659名駐村隊員和4678名干部投身脫貧攻堅。為85個貧困村分別優選1名第一書記、落實3-4名駐村隊員、配備1名大學生村官、回引1-2名本土人才。
壓緊壓實攻堅責任。出臺脫貧攻堅責任制實施細則,制定縣鄉村三級干部責任清單,全面落實1個領導小組+15個專項指揮部+33個攻堅小組的“1+15+33”常態化責任體系,實行縣鄉兩級黨政主要領導“雙組長”制;出臺脫貧攻堅有獎監督舉報辦法,開展脫貧攻堅專項巡察,在全市率先實行脫貧攻堅第三方評估驗收;出臺脫貧攻堅工作平時考核辦法,對縣領導、縣級部門、鄉鎮(街道)實行“捆綁考核”,將鄉鎮(街道)、縣級重點部門、幫扶部門脫貧攻堅工作在年度綜合考核中的權重分別提高到37.5%、35%、25%。
樹立群眾脫貧信心。注重“智志雙扶”,大力開展流動文化進村、廣播村村響、扶貧夜校、巡回宣講等精神扶貧“六大行動”,切實改變貧困群眾精神面貌,變“要我脫貧”為“我要脫貧”,不斷增強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信心決心和干勁。
【本文作者為重慶市石柱土家族自治縣委書記】
責編:趙鑫洋 / 張盈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