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激情在线-天堂中文在线最新版地址-茄子视频破解永久ios-噜噜色图|www.bjxyzx.com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經濟金融 > 環保 > 正文

中國邊境“沙城”的“綠色必修之路”

中國邊境“沙城”的“綠色必修之路”

中新社記者 張瑋

“冬季的阿拉善除了‘大漠孤煙直’,就剩下這一大片一大片的梭梭林了。這樣看著是不是也很壯觀啊?”26日,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林業工作站站長劉宏義向記者介紹道。

點擊進入下一頁

資料圖:內蒙古阿拉善突遭強沙塵暴襲擊。滾滾黃沙步步逼近,不一會就覆蓋了全部天空。圖/孫志剛 劉太國 巴圖 圖片來源:中國天氣網

雖然進入寒冷冬季已經看不到荒漠中的綠洲,阿拉善盟的林業人依舊沒閑著,它們開始規劃下一年度的林沙產業具體實施方案,繼續著邊境“沙城”的“綠色拯救”。

阿拉善位于內蒙古最西部,北與蒙古國交界,邊境線長734.572公里。阿拉善27萬平方公里的土地面積中,1/3是沙漠,1/3是戈壁,1/3是荒漠化草原,降雨量從東到西為200毫米至40毫米不等,生態脆弱區占整體土地面積的94%,適宜人居的地方僅占6%。

劉宏義說:“阿拉善脆弱的生態環境,決定了阿拉善既不是糧倉、也不是牧場,而是中國重要的生態功能區。”

“80年代初,當地實行家庭聯產承包制包產到戶,由于牧民過度放牧、人工強采、氣候變暖等因素,生態開始惡化,草場退化、森林系統遭到破壞、沙漠化加劇,當地成為中國華北沙塵暴的發源地之一。”劉宏義介紹說,“這樣的情況持續了20多年。”

進入21世紀,當地政府逐步實施退牧還林還草、退耕還林、天然林保護工程、三北防護造林工程等;農牧民也開始種植肉蓯蓉、鎖陽等林下作物,當地生態和經濟“齊頭并進”。

在剛結束的“2017首屆全國沙產業創新創業大賽”上,阿拉善盟共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15項,累計協議資金109.7億元人民幣,簽約項目包括沙產業技術、產品交易等方面。

近年來,通過飛播造林、封山育林、人工造林等生態工程,阿拉善每年生態治理面積達100萬畝以上,生態環境整體惡化趨勢得到遏制。

數據顯示,阿拉善盟從建盟到2017年7月底,累計完成生態治理任務1503.77萬畝;完成義務植樹689.61萬株;荒漠化、沙漠化分別比2009年減少了3880平方公里和5620平方公里。騰格里、巴丹吉林、烏蘭布和三大沙漠周邊基本形成“綠帶鎖黃龍”的防沙阻沙壯麗景觀。

劉宏義說,如今的阿拉善不見了沙塵暴的影子,每到夏季,很多自駕游客來到這里,沿途是梭梭樹的黃色花海和泛著清香的紫色花棒,吸引大量游客駐足合影,我們也在規劃將這樣的美景納入當地旅游景點推薦中。

阿拉善政府官方表示,阿拉善林業生態保護和建設的任務任重道遠,當地脆弱的生態環境賦予了阿拉善林業前所未有的使命,著力構筑中國北方生態安全屏障將是阿拉善的“綠色必修之路”。

[責任編輯:王卓怡]
標簽: 沙城   阿拉善   環保   治沙   沙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