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報告,以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新定位,揭開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美好生活”新篇章,展現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的新格局。
一個統領全局的時代篇章:美好生活
十九大報告以新時代中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轉化,揭開了當前中國社會發展的新篇章,那就是加快建設美麗中國,讓人民盡快過上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好的生活。報告在深刻總結了十八大以來五年的工作經驗和成就的基礎上,莊嚴地宣告,“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繼而,在新的“時代定位”的基礎上指出了當前我國社會矛盾所發生的轉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從而明確了新時代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任務,揭開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新篇章,那就是,“著力解決好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兩個承前啟后的關鍵問題:平衡、充分
十九大報告,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進程的新定位,不但揭開了新時代“美好生活”新篇章,而且明確了書寫新時代新篇章的關鍵問題,那就是根本解決發展的“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發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問題,是中國經過近四十年的改革開放和快速發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前提下所凸顯出的時代性問題,是有了一定程度的發展,但沒達到普遍充分發展的階段性問題。因此,解決這一問題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承前啟后、實現跨越式發展的關鍵一步。正如習近平在報告中指出的,“發展是解決我國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解決發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問題,根本對策仍然是發展,只不過不是“放任型”、“粗放型”的發展,而是“協調型”、“精準型”有側重的發展。通過這種發展,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再上新臺階,達到新水平,實現由“滿足基本需要”到“贏獲美好生活”的根本躍遷。
三個交融匯通的重要環節:理念、制度、教育
理念是實踐的先導,政策是實踐的依托,主體是實踐的關鍵。十九大報告,立足新的時代定位,圍繞“滿足人民不斷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制定了一系列新政策、新規定、新措施,并且突出強調“優先發展教育事業”,系統設計和規劃了開創“美好生活”的實踐目標、路徑依托和保障措施。全面貫徹十九大報告精神,緊緊圍繞開創“美好生活”的時代主題,嚴格遵循和落實十九大報告規定的政策措施,切實強化國民素質教育,確保“理念、制度和教育”協同共振、共同發力,中國人民對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好生活的向往一定會在決勝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進程中逐步實現,美夢成真。
責任編輯/趙光菊 王克(見習)
(作者單位:北京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北京高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研究協同創新中心)
![](http://img.rmlt.com.cn/templates/rmlt2013/img/rmlt_logo.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