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韋路 浙江大學傳媒與國際文化學院院長、教授
習近平同志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強調,要“高度重視傳播手段建設和創新,提高新聞輿論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了推動媒體融合發展的重大任務,2014年8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四次會議審議通過《關于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對媒體融合發展進行了頂層設計,使媒體融合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幾年來,全國各地各新聞單位,不斷探索融合發展路徑,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融為一體、合而為一的態勢日益呈現,媒體融合正快速從相加邁向相融,一批新型主流媒體正在涌現。
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媒體融合發展也進入深度融合的關鍵階段。要真正實現從你是你、我是我,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再到你就是我、我就是你的轉變,形成有中國特色的媒體融合發展模式,需要重點從以下幾個方面突破。
堅持思想引領,凝聚工作合力。堅持一手抓發展,一手抓管理,始終堅持黨管媒體原則不動搖,始終把正確輿論導向作為第一標準。進一步落實媒體融合工作聯席會議制,繼續凝聚力量,融合資源,形成合力。不斷強化政府扶持力度,各級黨委、政府要把推進媒體深度融合作為加強意識形態工作、增強執政能力的一項重要任務,納入全面深化改革重大項目,列入重要議事日程,落實主體責任,在財政支持、稅收扶持、金融政策、人才引進、數據支持和考核評估等方面為媒體融合發展提供全方位支持。
結合自身實際,探索特色發展。媒體融合沒有統一標準和固定模式,各地應學習吸取成功的媒體融合經驗,結合自身條件和發展需要,積極探索適合本單位、本地區的媒體融合策略。全國各個地區、各種層級、各類媒體的綜合實力和發展水平不同,市場環境和社會資源各異,需要認清自身優勢和不足,走出一條適合自己的媒體融合之路。只要有利于拓展宣傳陣地、提升傳播效果、增強主流媒體傳播力、公信力和影響力的做法,都是媒體融合發展的正確模式。融合本身不是目的,打造一批形態多樣、手段先進、具有競爭力的新型主流媒體才是硬道理。
嘗試多級合作,實現資源共享。不同層級媒體應該加強聯動,在因地制宜、各自發展的基礎上,加強在技術、數據、人才、管理等方面的資源共享。目前來看,每一層級、每一個傳媒集團都要自主研發建立一套自己的中央廚房系統和移動媒體平臺不太現實。在云技術的支持下,省、市、縣三級媒體應該加強技術互動,避免重復建設,實現技術創新效益的最大化。走在前列的省級媒體集團,可以嘗試研發具有定制空間的、面向市縣區級媒體融合發展的中央廚房基礎解決方案和移動媒體云平臺,既可突破基層媒體的技術瓶頸,又使得地方可以結合自身實際進行特色發展。
優化人才環境,加強隊伍建設。各地要探索制定更加靈活的人才引進政策,高度重視全媒體人才隊伍的建設,特別是技術開發、內容生產、產品設計、運營維護、營銷推廣等重點領域新媒體人才的引進和培養,不斷優化人才隊伍的結構。積極推進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在打破身份限制,實行同工同酬、多勞多得方面大膽嘗試,進一步開拓事業單位企業化管理的空間,建立有利于推動媒體深度融合的考核激勵機制,通過深化改革,提升全媒體人才隊伍的事業心和成就感。
加強內容建設,完善信息服務。推進媒體深度融合發展,技術是手段,內容才是根本。主流媒體一方面要通過更接地氣的方式傳播主流輿論,另一方面也需要憑借更加及時、專業、權威的報道滿足用戶的信息需求。檢驗媒體融合發展的效果,用戶多少是一個重要標準,擁有用戶才能擁有市場和陣地。各地要從這一標準出發,對本地用戶的結構特點和信息需求進行深度研究,堅定不移地實行本土化策略,將主流媒體建設成為集新聞服務、政務服務、生活服務、商業服務和娛樂服務于一體的綜合信息服務平臺,成為一方用戶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信息門戶,也只有這樣,才能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豐收。
責任編輯/趙光菊 王克(見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