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激情在线-天堂中文在线最新版地址-茄子视频破解永久ios-噜噜色图|www.bjxyzx.com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經濟金融 > 環保 > 正文

保護生態環境 建設美麗中國

中國科學院遙感與數字地球研究所研究員邵蕓代表:

科技助力生態文明建設

十九大報告提出,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建設生態文明,科學技術要成為利器。遙感技術具有時間、空間和光譜的廣域覆蓋能力,全球化、快捷化、定量化、周期化等不可替代的優勢,是獲取環境信息的強有力手段,已成為環境保護、治理評估、監測等最重要的手段之一。目前,我們團隊正在浙江德清建設“微波特性測量與仿真成像科學實驗平臺”,這是我國目前唯一的,也是亞洲唯一的大型微波遙感基礎實驗科學裝置,將填補我國各類物質與目標微波特性測量和科學數據積累方面的空白。未來,我們要繼續在遙感理論和遙感技術上產生更多原創性成果,為建設美麗中國作出貢獻,做好藍天、綠水、青山、凈土的守護者。

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香料飲料研究所科技處處長郝朝運代表:

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十九大報告提出,我們要建設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人類必須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作為一名農業科技工作者,我一直從事作物產業關鍵技術研究,我深感肩上的責任,對生態環境保護很關注。節約資源、保護環境是我們共同的使命,還自然以寧靜、和諧、美麗,是我們共同的心愿。今后要帶領團隊一起,開展減肥減藥、資源高效利用等關鍵技術研發,為保護生態環境提供科技支撐,作出我們這代人的努力。

中國農科院農業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研究所研究員魏靈玲代表:

大力推進設施農業發展

十九大報告提出,推進資源全面節約和循環利用,實施國家節水行動,降低能耗、物耗,實現生產系統和生活系統循環鏈接。近年來,按照綠色發展要求,中國設施農業發展取得了顯著成效,在食品安全、食物保障、資源節約、綠色發展等方面取得突破性成果。通過科技的大量注入,設施農業實現了生產技術的提升和從生產源頭到消費端的全過程監控,從而保障老百姓“餐桌上的安全”,實現了“從種子到餐桌”的系統化、綠色化要求。今后應大力發展設施農業,推進農業綠色發展,依靠科技創新和勞動者素質提升,提高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勞動生產率,實現農業節本增效、節約增收。

遼寧省環境科學研究院院長張麗華代表:

扎實做好環境科研工作

十九大報告提出,推動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現代化建設新格局。對此,我們這些來自環境科研一線的工作者們深感責任重大。比如,為了打贏藍天保衛戰,我們必須研究好大氣污染問題,做好大氣污染源解析、大氣污染分布等科研工作。再比如,在土壤污染管控方面,我們要著力解決污染地修護技術研制問題,為土壤修復提供技術支撐。總之,要堅決按照十九大報告的部署和要求,扎扎實實做好環境科研工作,做生態文明建設的實踐者。

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科技管理部副主任戴新華代表:

為環境監管做技術支撐

十九大報告提出,要改革生態環境監管體制。作為保障國家量值準確可靠的計量,理應在提升環境監測數據的準確性和質量上發揮更大作用,這也是我們的職責所在。我們應切實解決好環境監測數據量值溯源的技術難題,為環境監管做好技術支撐。此外,綠色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相關政策的落實,如企業能耗監控、土壤和水中有毒有害物質監測等,均依賴于準確可靠的測量標準和方法,須發展相關計量標準和測量技術,推動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生態文明。

云南白藥集團黨委委員、研發總監朱兆云代表:

生態建設促進脫貧攻堅

十九大報告提出,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建設美麗中國。這對生態文明建設具有很強的指導作用。近年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深入人心,全國的生態文明建設取得了明顯成效,生態資源得到有效保護,生態環境得到明顯改善,山美水美,還促進了旅游發展。事實證明,改善生態環境和帶動農民脫貧致富是不矛盾的。我們要著力將生態建設與脫貧攻堅結合起來,摸索出一些好經驗、好做法,加快生態文明建設的步伐,穩扎穩打,久久為功,爭做生態文明建設的先行者、排頭兵。

中南大學冶金與環境學院院長柴立元代表:

全民參與助力生態建設

十九大報告提出,從二○三五年到本世紀中葉,在基本實現現代化的基礎上,再奮斗十五年,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當前,環境問題日益成為重要的民生問題。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的步伐必須加快,不能有絲毫的猶豫和懈怠。生態問題的解決需要經過幾代人的不懈奮斗和努力,需要全民參與。不僅政府要意識到污染防治的重要性,企業、老百姓也要有強烈的環境保護意識。當前,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的路線圖已經繪制,要把生態建設的思想和舉措傳達給每個人,共同朝著山更青、水更綠、天更藍的美麗圖景奮進。

[責任編輯:潘旺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