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馬克思主義為引領,努力研究、發現、挖掘中華傳統文化,深入研究和闡發傳統文化中一切有價值的思想,從而推動中國現代文化的全面躍升,使傳統文化成為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推進中華傳統文化向現代文化的轉化。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 傳統文化 轉化與發展
【中圖分類號】D61 【文獻標識碼】A
傳統文化一直影響著中華民族的生存與發展,是中華民族能夠保持生命力的內在精神支柱,也是中華民族幾千年文明凝聚力的象征。黨的十八大以來,在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問題上,習近平指出:“為了實現中華傳統美德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我們要處理好繼承和創造性發展關系,認真汲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精華和道德脊髓。”大力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轉化和發展,就要堅持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深入學習和貫徹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賦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以新的時代內涵,推動中華文化走向新輝煌。
堅持歷史的辯證觀點,推進馬克思主義與傳統文化有機結合
馬克思主義是現代工業文明的產物;而中華傳統文化是古代農業文明的產物,這二者的關系從來都是辯證的。對于一個真正的馬克思主義者來說,不能將二者簡單地割裂開來,不能認為中華傳統文化都是糟粕,也不能用所謂新儒學等取代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兩者要相互融合。并且馬克思主義者從來都主張剔除其糟粕,吸取其精華,反對文化復古主義和歷史虛無主義。如:經過長期的實踐,毛澤東同志將馬克思主義與傳統文化很好地結合在一起,在他的文章、著作中,不但有豐富的中華傳統文化積淀,還反映了深刻的馬克思主義原理,為我們樹立了光輝的典范。我們應當堅持歷史的辯證觀點,更好地闡釋和對外宣傳中國理論,認真總結處理這方面的豐富經驗,才能促進我們的文化建設。并且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大力推進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有機融合,深入研究兩者之間的關系是時代發展的要求。由此,作為馬克思主理論的工作者,我們應當通過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下,認真學習和深入闡發總書記的有關論述,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和大眾化,增強馬克思主義與傳統文化的相互融合,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推進中華傳統文化向現代文化轉化,使兩者共同服務于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
深入研究和闡發有價值的思想,加速推進傳統文化的轉化
建設好中國現代文化離不開中華傳統文化,而傳統文化是舊的生產方式的產物,具有封建性的糟粕和自身的歷史局限性,已經不能適應時代發展的潮流,需要將傳統文化進行轉化。自五四新文化運動以來,傳統文化就逐漸向現代化轉化。在這個過程中,馬克思主義的傳入為其注入了新的活力。如:毛澤東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提出“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文化”,將馬克思主義與傳統文化有機地結合在一起,為傳統文化向現代化轉化奠定了基礎。當然在不同的時期中,這種新文化的內容也不盡相同。如: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新文化主要服務于社會主義建設的,而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新文化主要是“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如今我們正在進行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是對我們黨領導的中華民族新文化事業的繼承和發展。因此,為了推動中華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發展,我們要堅持科學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理想,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努力研究、發現、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深入研究和闡發傳統文化中一切有價值的思想,從而推動中國現代文化的全面躍升,使傳統文化成為涵養社會主義優秀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向現代文化的轉化。
增強傳統文化的正面研究和宣傳,提升民族文化自覺和自信
長期以來,受過去革命時代思維方式等的影響,我們正面研究、宣傳、吸收借鑒傳統文化較少,對傳統文化負面研究、批判和否定較多,加之改革開放以來,西方文化對我國造成的強烈沖擊,導致幾代中國人產生了文化自卑感。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體學習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為了增強人民做中國人的骨氣和底氣,通過學校教育、理論研究、影視作品等多種方式,加大正面宣傳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和光榮歷史,引導我國人民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文化觀等。”實際上,前人留給了我們的文化遺產是寶貴的,我們今天所取得一切成果與其是分不開的。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世界人民越來越希望了解“中國奇跡”的歷史和文化基因。因此,作為中國人,我們要向世界展示中華民族五千年綿延不斷的燦爛文明,增強我們的民族文化自覺和自信,通過對傳統文化的正面研究和宣傳,把中國的現代化建設、歷史和文化傳統故事講好。并且中國人自古以來,就講究處理問題中的協商,珍視人與人之間的友善,重視對后人的教育。把這些正面的經驗總結好,能夠實事求是地說明我們歷史文化和今天的成就是我們中國人自己應當做好的事情,有益于世界人民加深對中國的了解。
從解決現實問題出發,推進馬克思主義與傳統文化的結合
改革開放近40年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證明了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的正確性,領導人民取得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巨大成功。但是,我們要在解決當今中國與世界面臨的時代課題上結合,決不能以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是否采用了傳統文化的概念為合法性標準,要以解決現實問題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只有這樣才能進一步推動馬克思主義與傳統文化的結合。另外,我們要形成人們普遍能夠接受的思想理論、價值觀念,將馬克思主義與傳統文化結合起來,推進中華文化走出去。如:黨在吸收傳統文化的基礎上,提出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概念,并被世界人民所接受,即:“24個字,12個概念”。同時,我們要總結馬克思主義與中華文化相結合的經驗,通過“接地氣”的方法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如:接世界發展大勢之氣、民族風格、接中國發展現實之氣等,認真研究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史,并用于今天的文化建設和理論普及工作中,使人們形成普遍能夠接受的思想理論、價值觀念。
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大力推動中國現代文化的建設
中國現代文化體系是由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與中國五千年傳統文化有機結合形成的,是一種現代化、包容開放、革故鼎新的文化,汲取了全世界人類所創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具有海納百川的胸懷。因此,至少它應當包括話語體系、哲學思維方式、社會思想文化和大眾文化等五個方面。在這一體系中,優秀傳統文化是根,馬克思主義是魂,各種文化形式是枝干。馬克思主義是一種科學的信仰和理論體系,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我們要借鑒傳統文化的優秀成果,把馬克思主義作為一種科學的真理體系來建設,加強對全社會進行馬克思主主義思想道德和理想信念教育。但是怎樣把馬克思主義作為信仰體系來建設呢?在傳統文化中,人們的衣食住行、禮樂制度、宗教載體等都體現出了十分完善的德治體系和信仰體系,因此,我們要扎根中國文化土壤,融通中外,在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下,以人類新文明、人類命運共同體為目標,建立中國現代文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夢服務,為世界發展提供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作者單位:新疆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參考文獻】
①李旻、張允熠:《論中國傳統文化及其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思想理論教育》,2017年第5期。
②丁俊萍、林建雄:《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傳統文化關系的歷史考察及啟示》,《思想教育研究》,2017年第4期。
③李旭華:《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傳統文化的現代轉化》,《理論月刊》,2016年第6期。
責編/張蕾 美編/楊玲玲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