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好中國話語、時代話語、大眾話語
增強理論話語表達的親和力(新知新覺)
習近平同志指出,我們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高度重視理論的作用,增強理論自信和戰略定力。科學的理論需要有效的話語表達。高度重視理論的作用,就要不斷增強馬克思主義理論話語表達的親和力,講好中國話語、時代話語、大眾話語。
講好中國話語。馬克思主義理論話語表達,只有充分體現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才能獲得廣泛認同和創新發展。經典作家與受眾所處的文化背景不同,是馬克思主義進入中國后面臨的突出問題。如果對理論話語缺乏本土化解釋,就會造成民眾的理解困難,直接影響馬克思主義理論作用的發揮。因此,應汲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豐厚滋養,推進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融合,用富有民族特色的話語來呈現馬克思主義的科學原理,形成符合中華民族思維方式和表達習慣的中國話語體系,將“在中國的馬克思主義”轉化為“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習近平同志指出:“我們的哲學社會科學有沒有中國特色,歸根到底要看有沒有主體性、原創性。”也就是說,只有關注中國實踐,以中國實際為研究起點,提出具有主體性、原創性的理論觀點,才能形成自己的特色和優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前無古人的偉大事業,它既不是簡單套用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設想的模板,也不是其他國家社會主義實踐的再版,有許多重大問題需要從理論上進行分析說明。這就需要及時回應并正確回答實踐提出的問題,構建中國理論,講好中國話語,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講好時代話語。時代是思想之母,實踐是理論之源。豐富發展馬克思主義理論,必須傾聽時代聲音、體現時代風貌。馬克思指出:“問題就是時代的口號,是它表現自己精神狀態的最實際的呼聲。”科學理論都是在回答時代課題中產生和發展的,都會打上時代的烙印。中國共產黨正是在不斷回答時代課題的過程中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取得了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偉大成就。習近平同志指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后,我們要激勵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而努力,踏上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面對光榮而艱巨的時代使命,我們要以更寬廣的視野、更長遠的眼光來思考和把握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重大問題,拓展理論新視野、作出理論新概括、創造話語新表達,讓我們黨的理論創新成果更好地掌握群眾。在當今網絡時代,理論話語表達中適當采用一些網絡話語,更容易引發受眾的情感共鳴,拉近理論與生活的距離。
講好大眾話語。理論要掌握群眾,就要多說老百姓想聽、愛聽、聽得懂的話,回應人民群眾的重大關切。當前,人民群眾的需要呈現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的特點,教育、就業、醫療衛生、生態環境等都是人民群眾的重大關切。我們黨緊緊圍繞人民群眾的重大關切提出解決方案、實現理論突破,充分體現了馬克思主義理論的人民立場。與此相適應,要讓我們的理論話語更加接地氣,說群眾熟悉的話,不斷增強說服力感召力。接地氣的話語最易深入人心。在海量信息蜂擁而至、各種思想觀念激烈交鋒的今天,尤其應堅持把馬克思主義理論與群眾日常生活緊密結合起來,用通俗易懂的大眾話語表達深邃思想,用生動鮮活的現實案例闡釋深刻道理,進而讓黨的創新理論深入人心、發揮作用。
(作者單位:重慶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重慶郵電大學分中心)
![](http://img.rmlt.com.cn/templates/rmlt2013/img/rmlt_logo.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