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我國旅游產業正進入黃金發展期,在共享經濟的基礎上,旅游產業的融合發展已成為國民經濟提升的重要任務。宏觀層面上看,我國旅游產業融合發展有著較強的動力,但也存在著一些問題。因此,為了促進共享經濟下旅游產業的融合發展,需要不斷強化管理體制,提高信息化建設力度,正確引導旅游消費。
【關鍵詞】共享經濟 旅游產業 融合發展 【中圖分類號】F592.1 【文獻標識碼】A
旅游業作為我國的支柱產業之一,在新時期得到了長足的發展,為國民經濟作出了重要貢獻。旅游產業的融合發展就是以共享經濟為基礎的,通過傳統旅游企業與互聯網旅游企業的合作共享,為旅游產業創造良好的發展前景。
共享經濟下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的動因
市場經濟下旅游消費需求變化。從本質上看,旅游產業是基于消費的,因此,產業融合必須要適應旅游消費需求的變化。旅游企業的核心發展目標就是為用戶服務,滿足各類用戶的不同消費需求,并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引導旅游消費的走向,把握一定的主動權,在市場中站穩腳跟。因此,旅游產業的融合發展,首先就是要適應旅游消費需求的變化。在過去的很長一段時間里,我國的旅游消費較為單一,用戶的從眾心理比較強烈。而隨著休閑旅游、文化旅游的快速發展,旅游消費有了新的改變,旅游企業在融合的過程中開發的新產品,不僅使旅游消費趨向多樣化、個性化,也給予了用戶更好的旅游消費體驗。
網絡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新世紀以來,我國的互聯網普及速度開始加快,互聯網在許多產業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現今,網絡信息技術已成為了旅游產業融合的強力支撐,線上線下的旅游企業可以通過網絡技術實現無縫對接,拓展服務范圍,推出旅游新產品。例如藝龍、攜程等互聯網旅游企業,就是充分利用網絡信息技術開拓線上市場,包括景點推薦、酒店預訂、車票查詢等,都可以在互聯網上進行操作,這大大方便了用戶的選擇。同時,這些互聯網旅游企業還通過線下的融合,在大數據的支撐下形成了線上線下一體化的旅游服務模式,起到了1+1>2的效果。如今,這種互聯網旅游新業態越來越受到用戶的青睞,這是網絡信息技術發展帶來的紅利。
政策與法律環境的進步。在新時期,旅游產業融合發展需要政策與法律的支撐,相關法律法規、產業政策的制定,不斷地優化了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的環境。例如,隨著《旅游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出境入境管理法》《中國公民出國旅游管理辦法》《旅游安全管理暫行辦法》等法律法規的陸續出臺,不僅在制度層面上促進了旅游產業的融合發展,提高了公民的旅游消費信心,也為旅游市場提供了較強的動力。可以說,正因為有相關政策法律作保障,我國旅游產業融合發展才擁有了更好的契機。
共享經濟下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的問題
旅游產業管理體制落后。共享經濟下旅游產業的融合發展,需要科學的管理體制作為支撐。但是我國目前的旅游產業管理體制仍較為落后,行業條塊分割現象嚴重,并且存在人為的行業壁壘。各地基于不同的利益和管理目標,形成了具有地方保護主義的政策和制度,導致一個景點通常有較多的部門插手管轄,這無形中既提高了信息的溝通成本,也增加了旅游產業的融合難度,阻礙了旅游產業進一步的融合發展。比如,去哪兒網、藝龍、驢媽媽等互聯網旅游企業與地方旅游企業進行融合時,因為存在地方保護主義和政府管制,通常使得合作面臨著較大的困難。由此可見,旅游產業管理體制的落后,對旅游產業融合發展造成了不利的影響。
旅游產業信息化程度較低。共享經濟是基于互聯網發展的,因此,旅游產業信息化的程度將直接影響到用戶的旅游消費體驗,并影響到產業的融合水平。而目前我國的旅游產業由于信息化程度較低,難以在共享經濟下形成更好的發展。自新世紀以來,我國的互聯網逐漸普及,并在旅游產業中得到了一定的應用,但從總體上看,我國的旅游產業信息化程度仍然落后于產業自身的發展需求,存在著較大的斷層。比如,互聯網基礎設施不健全、信息技術使用水平較低、旅游信息的共享度不高以及一些政府部門、行業協會、旅游企業沒有足夠的信息化意識等,都阻礙了旅游產業的進一步融合。
旅游消費市場不健全。旅游的本質是一個消費的過程,在共享經濟下,旅游消費更是一種“催化劑”,其決定了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的成功與否。目前我國的旅游消費市場尚不健全,沒有統一的旅游產品評價標準,這使得一些產品得不到用戶的認可,也導致許多旅游企業舉步維艱,難以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并因此逐步喪失了創新與融合的動力。在旅游消費的過程中,用戶會形成一定的消費習慣,并不斷累積對品牌的忠誠度,同時也會在潛意識里排斥一些新型的旅游產品。因此,如何健全旅游消費市場,不斷刺激旅游消費,使更多的旅游新產品得到及時消費,成為當前旅游產業融合發展需要解決的一大問題。目前,我國的文化旅游、休閑旅游正逐步走向興旺,越來越多的旅游新產品得到開發和推廣,但是不可忽略的是旅游消費市場的滯后對旅游產業融合造成的抑制。
共享經濟下如何更好地推動旅游產業融合發展
不斷強化旅游產業管理體制。在共享經濟下,我國的旅游產業融合迎來了發展良機,但在發展過程中需要一定的管理體制作為保障。首先,政府相關部門要及時轉變管理手段,從傳統的直接管理變為共享經濟下的間接管理,要注重咨詢服務的空間和效率,為旅游產業融合創造管理條件,給予旅游企業更多的自主權。同時,要利用宏觀調控,推動旅游產業管理的規范化發展,使旅游產業管理更符合信息時代的需求。其次,政府相關部門要主動剝離一些行政職能,形成專業化的管理方式,應根據現代企業的發展規律建立資產授權流程,實現政企分開,消除地方保護主義,提高旅游企業的自主控制能力。此外,政府要建立起旅游產業融合發展協調小組,平衡各成員主體的關系,通過政策目標的制定和政策工具的使用,有效約束各方的行為,使利益分配機制符合大多數主體的需求,并逐漸形成長效的激勵機制。
促進旅游產業信息化建設。我國旅游產業融合發展實際上是一個信息化提升的過程,由于產業融合是基于共享經濟進行的,所以網絡化程度成為了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的重要評判標準。因此,政府相關部門和旅游企業首先要構建旅游產業信息共享平臺,使各方主體有一個良好的溝通交流場所,在“互惠互利、共同發展”的原則下,加大信息共享程度,為用戶提供更好的旅游體驗。其次政府信息部門要加強旅游產業融合的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使旅游企業的產品有更暢通的推廣途徑,同時通過分享機制賦予旅游產業融合新的內涵,尤其是年輕用戶是旅游消費主力軍,他們善于接受新事物,樂于分享自身體驗,所以旅游產業信息化要充分利用這一點,不斷拓展年輕用戶群體。最后,政府相關部門還要加強在線旅游服務的支持,適當放寬產業管制,使在線旅游業務能夠得到更廣泛的發展。
正確引導旅游消費。消費是共享經濟的直接推動力,理性又具備創新意義的旅游消費引導,將影響到旅游產業融合的深度和廣度,因此,基于共享經濟的旅游產業融合需要正確引導旅游消費。首先,旅游企業要加強市場營銷力度,逐漸改變用戶的旅游消費習慣,使一些新的旅游產品能夠逐漸被用戶接受,讓用戶擁有更好的旅游體驗。其次,旅游企業要善于挖掘用戶潛在的旅游消費需求,使旅游消費能夠在正確的軌道上發展,在提高旅游企業經濟效益的同時,進一步做大做強旅游市場,形成旅游產業融合的良性循環。此外,旅游企業還應通過相關數據庫的建設,分析用戶的消費數據,及時調整銷售對策,生產符合用戶需求的新型旅游產品。
(作者單位:貴州省社會科學院)
【參考文獻】
①喬洪武、張江城:《共享經濟:經濟倫理的一種新常態》,《天津社會科學》,2016年第3期。
②曹丹:《論共享經濟對旅游業發展的影響及其應對》,《四川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年第1期。
責編/楊鵬峰 孫渴(見習) 美編/于珊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