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的不斷融合,綜合媒體時代的強大技術支持使公民政治參與意識不斷增強,綜合媒體也成為了公民高效參與政治的便捷渠道。為此,應加強黨對公民政治參與的領導,健全公民綜合媒體政治參與的法律法規,持續優化政治參與平臺,進一步推動公民政治參與的理性發展,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推向深入。
【關鍵詞】綜合媒體 公民政治參與 自主 理性 【中圖分類號】D621 【文獻標識碼】A
傳統媒體向新型數字化媒體的延伸以及基于網絡的多元新媒體的強勢發展,帶領現代人走進了綜合媒體時代。綜合媒體既包括網絡新媒體,同時也包括轉型期的傳統媒體。隨著智能移動技術的快速發展,綜合媒體的廣泛覆蓋為我國公民政治參與自主意識的萌醒創造了條件,促進了當代政治參與話語的重構。公民的政治參與擁有了便捷的平臺和渠道,進一步推動了社會主義民主的時代發展。
綜合媒體時代公民自主性政治參與意識的覺醒
公民政治表達意愿增強,情緒釋放活躍。根據《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止到2016年6月,我國網民數量已達到7.10億。這一龐大的數字也證明了傳統話語傳播格局被打破。通過基于網絡的綜合媒體實現話語權已經成為公民政治參與的主流趨勢。公民希望借助綜合媒體實現對政治參與話語權的再次分配和重構。近幾年來,微博問政、微博反腐、微輿情監督受到公民的推崇,在對應評論區中可發現巨大的政治參與性話語流。公民在綜合媒體中不斷開拓政治思維,繼而推動了政治表達。但在公民政治參與自主性迅速增強的同時,也包含著肆意釋放社會情緒、過激和亢奮表達不滿等非理性因素。這種非理性話語的集中釋放易引發綜合媒體輿情危機,使社會民主及公共生活受到影響。
公民權利意識提升,自主維權行為增多。政治參與是公民享有的合法權利之一,在參與綜合媒體平臺的互動中,公民看到了綜合媒體的強大信息傳播力,發現了自主維權的有效平臺。公民可通過微博、微信、百度貼吧、知乎、天涯論壇等受眾基礎廣泛的媒介發出自主維權的呼聲。加之互聯網入門門檻的不斷降低,使權利意識上升期的公民開始實施較高頻率的政治參與。政治參與話語主要包括對國家重大決策的探討,對生態問題的憂慮以及對政治生活的獻言獻策等。在公民政治參與行為日漸活躍的狀態下,形成了微博民意調查、微公益、網絡反腐等具有代表性的公民政治參與現象。
政治參與凸顯公民監督意識的加強。綜合媒體既有傳統媒體的權威性優勢,又具有新型網絡媒體的靈活和便捷特點,這為公民實施政治監督權利創造了有利條件。公民在綜合媒體中可更加便捷地進行監督和舉報,一方面可將政治監督中發現的問題在綜合媒體中披露出來,另一方面還可以從綜合媒體的信息中發現貪污腐敗、執法失誤、政策漏洞等問題。早在2012年,網民在網絡圖片中發現了落馬官員楊達才在事故現場“面露微笑”,繼而對楊達才“扒皮”發現其擁有多塊名表,形成新媒體強大的話語流,使“表哥”最終經調查受到了依法懲治,這一案例充分顯現出了公民政治監督意識的不斷增強。
綜合媒體開闊了公民政治參與的思維視野,為公民政治參與權利的實現搭建了平臺
開闊了公民政治參與的思維視野。在新興媒體未走上歷史舞臺的過去,公民政治參與的思維要受到傳統媒體信息發布的局限。由于公民對政治信息的接收具有間接性,因此公民對政治與民主問題的思考比較單一,缺少對國際、國內兩種社會與對國內不同地區政策的對比。加之政府對輿論的引導及控制,使公民獲取的政治信息量比較有限,抑制了公民政治參與思維的發展。但在綜合媒體時代中,便捷的智能生活打開了話語洪流,拓寬了公民的思維視野,為公民源源不斷地輸送著最新、更真實、范圍更廣泛的綜合信息。綜合媒體的包容環境改變了公民政治參與的思維方式,使公民主動獲取政治信息的思維得到激活,政治參與逐步從被動走向主動。
為公民政治參與權利的實現搭建了平臺。綜合媒體時代中,公民政治參與的渠道增多,平臺十分多元化。微博、微信以及各級政府的官方利益訴求渠道形成了一個龐大的政治發聲網絡。公民在政治參與的過程中可以“隱姓埋名”,也可以“實名舉報”。各類媒體所提供的服務使公民不受時間、地點等條件的局限,通過文字、圖片、短視頻等豐富形式實現政治參與意愿。公民可借助綜合媒體參與社會公共事務的管理,例如近來杭州地鐵設置的婦女兒童專用車廂便引發了網民的熱議,并在此基礎上形成了許多有益建議。可見,具有較大自由性、隱蔽性與包容性的綜合媒體為公民的政治參與搭建了靈活、高效的平臺,為公民政治參與的實現提供了技術支持。
增強了公民政治參與的效度。在綜合媒體時代中,包括傳統媒體在內的多元媒體平臺的信息傳播速度均持續加快,傳播范圍廣泛,受眾基礎龐大。這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公民政治參與的及時性和有效性,強化了公民政治參與的整體效度。例如新浪微博平臺的話題討論功能,實現了共同話語的積累,熱搜榜的議程設置使被加推的某一話題得到集中關注,在這一范圍內形成的公民政治參與性話語更容易實現預想效果,可對其他網民形成思維介入。同時,政府在相關話題探討中所獲得的民意信息反饋,將為政府各類公共決策提供實際參考,公民在綜合媒體互動中體現出的集體智慧最終形成了具有一定效度的政治參與成果。
綜合媒體時代公民理性政治參與的實現
培育公民政治參與理性需堅持黨的正確引導。黨的領導是維護綜合媒體時代社會主義主流意識形態話語權主導性的關鍵。為維護主流意識形態安全與綜合媒體環境的穩定,各級黨組織應及時進駐綜合媒體平臺中,加強對黨的思想理論、國家制度設計、國內國情信息以及意識形態安全等內容的疏導。肩負起培育公民民主意識、政治參與意識,滿足公民知情權、話語權的神圣職責。各級黨組織應及時加強政務公開,廣泛接受多種渠道的群眾監督。不斷增強對綜合媒體話語信息的疏導與管理,積極通過綜合媒體更好地踐行群眾路線,使綜合媒體成為密切聯系群眾的有效工具。
與時俱進健全公民政治參與相關法律法規。公民政治參與的理性發展要受到社會環境、制度環境、文化環境以及歷史因素的多重影響。當前我國正處于深化改革的關鍵時期,復雜矛盾的交織意味著公民的自主、理性政治參與需要一個長期的形成階段。因此必須要依靠法律制度的約束,對公民的綜合媒體政治參與加以規范。為此,應積極構建具有時代適用性的法律法規體系,結合綜合媒體的發展現實,明確非理性政治參與的違法情節,及時增加必要的修訂條款。同時,應依法保護公民理性政治參與的基本權利,為公民依托綜合媒體進行政治參與提供隱私安全、言論自由等制度保證。此外,要不斷加強公民的綜合媒體素養教育與網絡普法,培育公民的法治觀念和理性思維,引導公民在法治的框架內實施理性的政治參與活動。
持續更新及優化公民政治參與的新媒體平臺。綜合媒體的普遍利用開啟了智能政務的發展進程。智能政務是基于網絡數字技術與改革創新目標而形成的新型政務模式,例如微博用戶“平安北京”“共青團中央”等,此類政務微博在網絡中具有較強的影響力,展現了智能政務的技術和理念優勢。應進一步鞏固好當前綜合媒體政務發展成果,不斷優化和更新公民政治參與的平臺建設,進一步拓展政務平臺的服務項目和內容。此外,街道、社區等基層組織部門需開通便民政治參與渠道,發揮基層工作優勢,實施公民理性政治參與的常態化引導。從而依托綜合媒體時代的強大技術支持,與時俱進地引導公民主動、理性地開展政治參與活動,更高效地發展好社會主義民主,促進社會的全面進步。
(作者單位:燕山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注: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西方意識形態網絡滲透與高校意識形態安全”(項目編號:12CKS024)階段性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①習近平:《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強化互聯網思維》,《光明日報》,2014年8月19日。
責編/孫垚 美編/楊玲玲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