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世界能源藍皮書:世界范圍內煤炭市場的“黃金時期”已結束
人民網北京6月29日電 由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國際能源安全研究中心、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共同主辦的《世界能源藍皮書:世界能源發展報告(2017)》發布會日前在北京舉行。
世界能源藍皮書指出, 在經歷了2015年需求的大幅下滑之后,2016年世界煤炭市場在中國的影響下產生了較大幅度的波動,這也說明了在當前重視治理空氣污染和碳排放的情況下,煤炭處在一個較為矛盾的位置。一方面,作為首要的二氧化碳排放來源和空氣污染物來源,多數發達國家已經大幅降低了煤炭的使用量;另一方面,由于開采成本較低且分布廣泛,大量發展中國家仍然對煤炭有較高的需求,這就造成了世界煤炭市場重心向亞洲等發展中經濟體和新興市場國家的繼續轉移,世界仍然對煤炭有著高度的依賴性。
從趨勢上來講,煤炭市場的“黃金時期”已經結束,由于可再生能源和節能技術的迅速發展,煤炭在發電以及各個領域的需求都會繼續下降。但是,由于開采成本較低且分布廣泛,煤炭仍將是發電、煉鋼和制造水泥等產業的首選燃料。雖然由于對空氣質量和碳排放量的影響,近年來煤炭廣受批評,但目前并不能徹底放棄煤炭,這也是煤炭的矛盾之處。同時世界煤炭市場仍在向亞洲轉移,這些人口稠密的新興市場國家正在尋找便宜且安全的能源來推動經濟增長。2000年,歐洲和北美的需求占據全球煤炭總需求的一半左右,亞洲占了不到一半。到了2015年,亞洲占到了四分之三,而歐洲和北美的需求占比大幅降至四分之一以下,這一轉變仍將繼續。
據BP預測,全球煤炭需求增長率在接下來的幾年內將大幅下降(從過去20年的2.7%降至0.2%左右),同時,全球煤炭消費量將在2025年前后達到峰值當然,這一預測在很大程度上也要看中國的實際需求情況,因為中國的煤炭產量和需求量都占了全球的一半左右。煤炭消費減速的主要原因在于中國,其可持續發展戰略促使政府轉向鼓勵發展清潔低碳能源。在政策影響下,中國煤炭消費量在未來20年里將趨于平穩,其中僅有化學品制造成為唯一煤炭需求增加的部門。這與過去20年的迅速增長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即使如此,中國仍將繼續主導全球煤炭市場,預計到2035年,中國的煤炭消費仍占世界消費總量的一半左右。作為增長最快的市場,印度在世界煤炭市場需求的份額將從2015年的10%增長到2035年的20%,超過三分之二的新增需求將主要用于發電。OECD國家的煤炭消費到2035年將下降40%,其在發電部門的份額將主要由可再生能源和天然氣取代。除印度和其他非OECD亞洲國家仍將保持強勁的增長以外,中國和OECD國家的消費量都趨向于降低。
分區域來看,世界主要地區煤炭產量歷史及預測數據顯示,北美和歐洲地區的煤炭產量已進入快速下降階段,而亞太地區作為最大的煤炭生產地區仍將保持較快增速、占有較大的份額。另外,拉美、獨聯體、非洲等地區也會有一定程度的增長。
世界能源藍皮書指出,在消費領域,世界主要地區和主要行業煤炭消費量的歷史及預測數據。與生產端相似,北美和歐洲地區的煤炭消費量的下降速度較快,而亞太地區仍將是世界最大的煤炭消費地區和增速最快的地區,另外拉美、中東、非洲等地區也會有一定程度的增長。作為發電業和工業的最主要能耗來源,煤炭在這兩個行業中所占的比重預計將進一步下降,尤其是在發電業的比重將由2015年的40%左右降至2035年的30%左右,降幅高達四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