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關村從1988年成為第一個國家級自主創新示范區以來,一直承擔著中國科技創新先行先試的任務,現在已經是享有全球盛名的中國科技硅谷。2016年中關村產值是4.8萬億,足以說明科技創新正在引領時代的發展。從2014年國務院提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以來,中關村打造了全國第一個科技孵化器——中關村創業大街,3年來已經孵化了3000多個科技成果項目,現在中關村在全球13個國家都設有聯絡處和創新中心。依托先行先試的政策優勢和創新創業的良好環境,中關村在軍民融合領域更是走在全國的前列,不斷取得階段性的成果。
中關村現在是按照國家和北京市要求打造的全球科技創新中心和文化中心,軍民融合領域有軍事、軍工、科研院所、高科技企業豐富的資源優勢。從2014年開始,由政府牽頭成立全國全軍第一家中關村軍民融合產業聯盟,由此中關村的軍民融合快速發展。2015年12月21日,由北京市海淀區政府牽頭成立全國第一個中關村軍民融合產業園;2016年12月24日,建立中關村軍民融合軍地對接平臺,包含軍委各部門、各大兵種和軍事院校,在海淀區設立13個聯絡處。目前效果非常明顯,正在逐步實施軍地精準對接,推進“民參軍”“軍轉民”科技成果轉化,加速高科技項目落地。以上這些軍民融合項目都是由政府主導、市場化運作,由中關村軍民融合產業聯盟具體實施。目前產業聯盟會員已經達到600多家,由軍工集團牽頭眾多民營高科技企業參與,現已達成軍地項目落地200多項,對于民營企業的發展起到了強大的助力作用。
軍民融合能不能做好,首先要處理好三家關系,即軍隊、政府和企業。軍隊有需求,政府有要求,企業有訴求。2016年12月,中關村軍民融合創新學院成立,旨在打造軍民融合領域的高端創新型孵化器。中關村軍民融合創新學院有三大任務,即人才培養、金融對接、科技成果轉化。希望中國的科研院所加大力度發揮自己的長處,把產、學、研、用有效和有機地結合起來,實現軍民融合效益成果最大化。同時再延伸至基礎設施、產業、能源、國防動員等其他領域。
結合中關村軍民融合實踐,學習貫徹習主席軍民融合的核心思想,重中之重是要理解三句話。第一句話是“多領域”,我們理解的就是多個行業,每一個領域都是萬億產業。產業需要轉型升級和發展,推進供給側和需求側同步發力,各個領域都有極大的發展空間,中關村軍民融合產業是“一架飛機、兩個翅膀”,左邊是北京市國防動員國防教育基地,右邊是中關村軍民融合創新學院,目前初步構建了軍民融合的一套創新體系。第二句話是“全要素”,我們理解的就是社會各個行業、各種力量都參與到軍民融合中來。對于企業來講,軍民融合的軍是需求一側、是客戶,所以中關村軍民融合產業聯盟的職責就是幫助企業對接軍隊相關需求部門。第三句話就是“高效益”。軍隊、政府、企業三方發力合作一定會產生高效益,實現政治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贏、國家利益和社會利益最大化,這就是推進軍民融合深度發展的重大意義。
責編/魏飛 孫渴(見習) 美編/李祥峰 李智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