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青島古鎮口軍民融合創新示范區緊抓軍民融合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這一重大機遇,以軍港靠前保障為突破口,創新規劃建設了軍民融合產業發展、裝備技術保障、軍地人才培養和軍隊社會化保障“四大中心”,產業發展向“藍高新”全方位提升,裝備技術保障向“海陸空”全要素拓展,人才保障向“軍地校”高層次邁進,軍隊社會化保障向“軍政企”多領域覆蓋,實現了有機構、有平臺、有空間、有實踐,形成了以靠前綜合保障、涉軍涉海、體制機制創新為特點的古鎮口發展模式,打造了軍民融合發展的“青島樣板”。
堅持軍地共商,在體制機制深度融合上實現突破。一是創新協商機制。2013年,青島市成立古鎮口軍民融合創新示范區推進協調領導小組,在市級層面形成軍地統一領導的工作推進機制。2014年,青島西海岸新區在全國率先建立軍地工作協調聯席會議制度,聯席會議下設辦公室作為常設機構。二是軍地統籌規劃。將國防和軍隊建設需求融入經濟社會發展的整體布局,山東省、青島市和西海岸新區將促進軍民融合深度發展和古鎮口示范區建設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三五”規劃》,編制《“十三五”軍民深度融合發展專項規劃》。三是創新政策措施。將海洋防務和海工裝備、航空裝備、軍民兩用信息技術、涉軍涉海新材料等軍民融合產業,納入青島西海岸新區重點產業發展規劃。出臺優惠政策,推動軍工企業項目、科研院所向示范區布局,引導社會力量做大做強軍民融合產業。下放審批權限,有力地提高了服務效能。
堅持創新引領,在產業科技發展深度融合上實現突破。注重需求牽引,建設產業園區。圍繞提升國防科技和武器裝備研發水平,把軍工產業園區作為軍民融合的主戰場,以軍港需求為牽引,規劃第四代軍工產業園。加強科技引領,帶動軍地共贏。近幾年,我們堅持做增量、走高端,規劃建設13平方公里的大學科教園區,大力引進教育科研機構和軍工高端項目,以新動能促進新發展。
堅持雙向互動,在軍地人才融合培育上實現突破。一是聯合培訓。推動部隊和學校、艦船裝備承研承制單位開展戰略合作,創新建設全國首家“軍地人才培養中心”,開展軍地通用專業培訓。二是建設平臺。規劃建設占地13平方公里的大學科教園區,占領涉軍涉海科教制高點,建立軍地聯培聯訓平臺,為軍民深度融合發展提供強大的科技人才支撐。三是軍地互動。推動海防重鎮與國防名校緊密結合。國防大學在古鎮口設立軍民融合青島研究院和現地教學基地,建設國內航海類院校首個校際共享航訓碼頭,為軍地各類人才提供海陸綜合訓練、風帆訓練等平臺。
堅持強軍富民,在軍隊社會融合保障上實現突破。與海軍裝備部、哈爾濱工程大學共同創建裝備技術保障中心,構建起海陸空一體化裝備技術保障體系,并帶動青島船舶制造、海工裝備產業升級和通用航空等新興產業快速發展;整合龍頭食品生產加工企業,組建軍民融合食品保障協會,建設集食品加工配送、水兵廚房、展覽展示、檢驗檢測于一體的軍港生活保障中心,滿足官兵食品保障需求的同時,拉動地方現代農業快速發展和農民增收。
堅持共建共享,在基礎設施融合建設上實現突破。打破“軍地分軌”投融資界限,綜合考慮軍地需求,整合軍地資源,以雙向融合、共建共用的思維,創新軍地共同投資建設機制,建成三沙路等一批軍民融合基礎設施重大工程,實現一份投入、多重效益。按照5A級景區標準,軍地聯合沿濱海一線規劃建設國內首個紅藍文化交融的海軍公園,彰顯軍民融合和海洋科技特色,不僅成為青島旅游文化的新地標,也是山東省國防教育基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責編/魏飛 孫渴(見習) 美編/李祥峰 李智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