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洞悉世界發展大勢,立足中國國情軍情,深刻指出:“今后一個時期軍民融合發展,總的是要加快形成全要素、多領域、高效益的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格局。”實現由初步融合邁向深度融合目標,必須堅持“四個強化”,全面貫徹落實“豐富融合形式、拓展融合范圍、提高融合層次”的總體要求。
進一步豐富融合形式
軍民融合發展,涉及領域廣,涵蓋部門多,必須因地制宜、因事制宜,選擇符合本地區、本領域、本部門實際的融合形式才能順利推進。在融合形式上,目前要努力實現“三個延伸”:由單向的軍建民用、民建軍用,向軍地協同研發、軍民共建共用等模式延伸,最大限度地打破軍地界限,形成軍地之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促進、相互提高的發展格局;由“民參軍”“軍轉民”式相互滲透,向功能嵌入、預留接口、優化重組、資源整合等多種形式延伸,形成適應不同領域特點、方式靈活多樣的融合發展格局;由主要通過政府行政干預,向政策制度、市場運作和法規標準等多種手段綜合運用延伸,形成國家主導有力、市場作用充分、法規保障到位的發展格局。
進一步拓展融合范圍
推進軍民深度融合,要求盡最大可能拓寬融合范圍,讓國家的一切資源在兩大建設中得到高效利用,使所有要素在提升生產力和戰斗力中貢獻雙重力量。在融合范圍上,要努力實現“三個拓展”:拓寬空間范圍,加快推進海、陸、空、天、電、磁、網等空間的軍民融合,有步驟、有重點、有區別地推進東部、中部、西部、東北老工業基地等區域的軍民融合,積極研究探索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貧困地區軍民融合的方法途徑,著力形成各具特色、銜接配套、優勢互補的國土空間融合發展布局。拓寬協同創新范圍,加快實現由機械化條件的普通技術,向信息化條件下的信息、生物、新材料、新能源、賽博空間和大數據、“互聯網+”、3D打印等新技術領域拓展,著力形成國家所有科技資源、全部人才共同為兩大建設貢獻力量的發展布局。拓寬主體范圍,實現由主要面向大型軍工骨干企業,向國有、集體和非公經濟成分并存拓展,引導更多優勢民營企業進入軍品科研生產和維修保障領域擔當大任,著力形成多種所有制經濟、各類經濟主體全方位競相發力的融合布局。
進一步提升融合層次
軍民融合發展是國家戰略,需要強化國家主導,加強頂層統籌統管,才能反映國家意志,達成國家戰略意圖。推進軍民深度融合,在融合層次上,要實現“三個提升”:由當前以軍地主管部門分別對接、分頭融合為主,向以國家集中統一領導、統籌規劃安排和高層組織協調為主提升,實現國家發展戰略與國家安全戰略緊密銜接,國防建設與經濟建設同步設計、同步落實、同步推進;由當前隨機板塊式對接、物理組合式拼裝的松散型融合,向要素滲透式、化學反應式生成的緊密型融合提升,實現軍民更緊密的結合、軍地更順暢的對接;由注重鋪攤子、上項目、擴大投資規模的粗放型融合,向注重技術創新、結構優化、提高效率效益的集約型融合提升,實現高質量融合、高效益融合、可持續融合。
責編/魏飛 孫渴(見習) 美編/李祥峰 李智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