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激情在线-天堂中文在线最新版地址-茄子视频破解永久ios-噜噜色图|www.bjxyzx.com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新思想 > 五位一體 > 黨建篇 > 正文

從嚴治黨劍指國企:半年問責534人

近期,國務院國資委發布消息,2016年11月至2017年4月,國務院國資委黨委和中央企業黨組織問責所屬企業黨組織26個,追責534人,給予黨紀政紀處分231人。

被問責的人中既有企業一把手、班子成員,也有部門管理人員。被問責主要原因是履行“兩個責任”不到位、經營管理失職失責造成國有資產重大損失等。

短時間內如此眾多的央企及其所屬企業領導人員被問責,再次彰顯國有企業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深入推進全面從嚴治黨的總體態勢。其中,對履行“兩個責任”不到位進行問責,再次釋放了國有企業黨組織領導人的“第一身份”是黨的領導干部,必須擔負起本企業管黨治黨的政治責任,失職失責必受追究的強烈信號;再次警示,國有企業是黨執政的重要經濟基礎,國企必須把加強黨的領導作為頭等大事來抓。

與此同時,此番問責中還有一些新意,透射出值得國企領導人員乃至黨員領導干部深刻思考的信息。

534人中有相當一部分人因為經營管理中的失職失責問題被黨內問責。黨內問責問的是政治責任。因“經濟工作問題”而被追究政治責任,揭示了“沒有離開政治的經濟,也沒有離開經濟的政治”這一深刻道理,強調了國企領導人員的黨員身份、肩負的政治使命,有力地破解了國企經營管理者“該對誰負責”的所謂“國企之困”。

有些國企領導人始終有個“心結”,就是老愛拿自己與私營企業主相比,越比心理越失衡,比來比去就比出了“國企是誰的、聽誰的?”的疑惑和誤區。再加上國企改革過程中,拘泥于西方現代企業制度的“國際慣例”,一些國企黨組織游離于公司治理結構之外,一些國企領導人員感到沒有歸屬感,對“該向誰負責”的認識越來越模糊。

這些問題隨著十八大以來全面從嚴治黨和國企改革的深化而逐步被扭轉和澄清。但一些國企領導人心中仍然病根未除。

一些國企領導人員權力高度集中,他們選擇性忘記了自己的黨員身份,習慣被人稱為“老板”。他們不管不問黨的建設和黨務工作,甚至想方設法阻撓企業黨委過問經營管理工作,生怕分了自己的權、限制了自己的“自由”。正是這些人一邊擅權弄權,規避監管,膽大妄為;一邊自艾自期,不停抱怨,“與私人老板相比,國企經營管理者價值沒有得到體現”“國企體制束縛、遏制經營管理者創造性積極性”。

就是在對“我是誰、為了誰”的淡忘中,一些國企領導人失去了責任的引領,迷失了擔當的方向,自我嚴重膨脹,用權失去規范,隨意任性。僅就這批被問責的案例而言,有的為了企業局部、眼前利益,公然違反中央決策部署,開辟投資決策“綠色通道”,形成大量低效、無效資產;有的把企業當作自己“往上爬”的“金庫”,為了任期內的營收數字好看,明知項目存在風險仍然強行推進,造成國有資產巨額損失;有的甚至“靠啥吃啥”,把企業變成自己的“家庭工廠”“親族公司”。

與此對應的是,一些企業的黨組織,平時在企業腰不直背不挺,精神萎靡氣不壯,更別說發揮政治核心和領導核心作用。他們不能正確履行自身職責,也就無法督促企業領導人擔責負責。調查顯示,有的企業黨委會和董事會套開,全年未形成一份黨委會會議紀要;有的對重大業務事項不參與、不把關,對公司負責人違規行為不聞不問;有的甚至淪為代企業“老總”迎來送往、接待應酬的替身,為他規避上級組織監管、擋駕擔責的盾牌。

正是這些問題,使一些國企經營管理出現混亂、隊伍變得渙散松弛。誠如中央巡視所指出的,國企存在的問題追根溯源就是黨的領導弱化、黨的建設缺失、全面從嚴治黨不力。為改變這種局面,今年,國務院國資委把加強國有企業黨的建設,列為國企公司治理改革的首要任務,明確任務書、時間表、路線圖和責任人,提出全面完成黨建工作總體要求進章程和黨委(黨組)書記、董事長“一肩挑”工作,并對黨務工作機構設置、力量配備、經費保障及黨建責任考核等重點任務作出明確部署。

目前,3076家中央企業二、三級單位實現了黨建要求進章程。黨委(黨組)書記、董事長“一肩挑”全面推行,建立董事會的中央企業基本實現“一肩挑”,已有2490家設立董事會的中央企業二、三級單位實現了“一肩挑”,黨組織在公司治理中的法定地位進一步明確。

但是,健全組織制度只是第一步、打基礎,關鍵是激發起國企領導人員的政治責任意識和擔當精神。這要靠問責這把“殺手锏”。要通過嚴肅追究黨內責任,明白無誤地向國企領導人員、尤其是總“記不住”自己第一身份第一責任、不知該向誰擔當盡責的國企領導傳遞強烈信號——

國有企業領導人員是黨在經濟領域的執政骨干,肩負著經營管理國有資產、實現保值增值的重要責任,其第一職責是為黨工作,首先要對黨負責、對黨和人民的事業負責。

這不僅是政治責任,而且是“無限責任”。在這批被問責的造成國有資產損失的案例中,有的決策也是按程序走的,形式上符合規定,涉及金額相對而言也不算大,依據行政問責相關規定,這種情況可能不會被追究責任。但是,從黨內問責來說,凡是對黨的形象、黨的事業產生不良影響、造成損害的,都必須有人承擔造成政治后果的責任。問題的關鍵不在數量大小和程序如何,而在于是否對黨忠誠干凈擔當!

政治問責的特性,讓黨內問責不僅使為國企領導編織的權力之籠扎得更緊更密,而且有力改變了長期以來國企領導權責不對稱的局面,有利于國企推進黨的建設,彌補國企公司治理結構的缺陷。

通過此番國企問責,人們可以感覺到黨內問責的作用和威力正在得到越來越多的運用和發揮,不斷向黨的事業所覆蓋的各個領域全面延伸。黨內問責、政治問責,當然不能替代各個工作領域的行政問責或者業務責任追究,但同樣也不能被它們所替代。因為黨內問責是從政治上看問題,看的是黨的觀念、“四個意識”是否樹立起來,黨的領導、黨的建設是否得到加強等根本問題!

領導干部不管在哪個領域哪個崗位,接受了黨的委派,就要對黨負責;有權必有責,有責要擔當,失責必追究。如果還有黨員領導干部不能從問責案例中讀出自己的政治責任,讀懂黨內問責越來越全、越來越細、越來越嚴的信號,那就趁早從位子上下來吧,因為黨內問責的劍鋒已經指向全覆蓋……(《中國紀檢監察雜志》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