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城鄉一體化的提出是解決城鄉二元制結構問題所進行的一種新的探索,是目前中國現代化和城市化發展的一個全新階段。城鄉一體化就是把工業與農業、城市與鄉村、城鎮居民和農村居民作為一個整體來統籌發展,破除經濟發展不平衡所帶來的地區性差異,破除人為政策的影響所導致的城鄉差異。
【關鍵詞】城鄉一體化 農村空心化 城鄉二元結構
【中圖分類號】C913 【文獻標識碼】A
農村空心化困局導致城鄉發展不均衡,二元制結構問題突出成為當今社會經濟發展的一大阻礙,而城鄉一體化邏輯為解決農村空心化困局提供了一條全新的思路,為農村城市化、統籌城鄉發展提供了可行的解決方案。
城鄉二元制結構是出現在廣大發展中國家發展過程中的一個突出性難題,表現在城市發展與鄉村發展脫軌,導致各類資源分配不均。在中國,城鄉二元制結構表現在經濟上的差距和政策上的差距:經濟上,城市的經濟發展較快且消費水平較高并占有大量的物質資源。相比之下農村地區較為貧窮落后,消費水平低,更多地充當城市的原料供應地。政策上,城市居民在社會福利基礎保障這一系列政策上就占有較大的優勢。
城鄉二元制結構嚴重制約著經濟和社會的發展,世界各國在解決這類問題上都積極采取各類政策。中國一方面在加大農村扶持力度的同時,也在發展上積極采取統籌城鄉發展的模式。然而在實際過程中卻遇到諸多難題和困境,集中表現農村空心化的困局。
空心化對農村和城市發展的影響
所謂農村空心化的困局,是當前農村發展的過程中所遇到的一個亟待解決和較為突出的問題,但在國內的研究中尚沒有一個明確的定義。一般的學者認為是指在城鄉二元制結構矛盾日益突出的情況下,很多農村青壯年勞動力為了尋求更好的經濟收入和良好的生活,紛紛涌向城市,從而造成了農村出現空心化。空心化將對于農村地區的發展和城市地區的發展帶來諸多影響:第一,對于農村地區而言,大量青壯年勞動力和精英人才的缺失導致農村地區的發展停滯。地區發展歸根結底也是人的發展,因此一個地區的發展一方面需要充足的勞動力,另一方則需要優秀的人才。農村空心化所造成的困局最集中的體現就是人口的大量流失,一方面使農村地區勞動力喪失,另外一方面使農村地區的精英人才喪失。勞動力喪失直接導致農村地區經濟發展缺乏勞動力,田地荒蕪。
第二,對于農業發展來說,農村勞動力的減少會直接導致農業發展出現問題。農村地區的發展依賴于農業,農業是農村地區發展的經濟基石。而農業的發展即便是在現代科技技術條件下,也依然需要勞動力的大量投入。農村空心化直接導致了農業生產的人員匱乏,耕地持續減少,農業發展受損,嚴重的情況下還會影響到整個國家的農業安全和糧食安全。此外,由于農村地區人才減少,導致對于農業生產不能有效的利用現代科技,也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很多農村地區農業發展相對滯后。
第三,從整體經濟上來說,農村地區發展的停滯會加大城鄉差距。農村空心化的困局所產生的影響并不僅僅局限于農村地區,對于整個社會經濟而言,農村空心化會導致整個農村地區消費水平和購買力持續走低,嚴重影響整個農村市場的發展。尤其是在中國這樣的國家,中國有九億多農民,農村地區占據有絕大部分,農村地區的持續落后和相對貧窮也就意味著整個社會經濟的持續滯后。
第四,就城市而言,雖然農村勞動力大量涌入為城市帶來充沛勞動力,但也加重了城市負擔。尤其是在中國的北上廣等地區,在這些城市的人口當中,大量的外來務工人員,一方面為城市帶來了充足的勞動力,開拓了城市的市場使城市持續繁榮,同時也加重城市的負擔。城市的資源依靠周邊農村地區的持續供應,在周邊農村地區相對落后而城市需求大大增加時,不斷加重的城市負擔最終會導致各類社會問題的出現。在城市里,環境污染問題,醫療衛生等基礎資源社會短缺的問題,交通堵塞問題無一不是由于人口暴增所導致。研究表明,一個城市根據其規模大小對于人口有一定的適應性的承載能力,例如北京,其人口承載能力的極限數字應當在800-1000萬人左右,而當前北京地區的人口已經遠遠超出了承載極限。
第五,農民工問題持續不能得到解決。中國農民工問題是一個較大的社會問題——不僅在于農民權益的維護方面,其問題的表現更多地出現在包括農民工的流動、農民工本身的群體意識和群體問題等方面。
解決農村空心化的困局——城鄉一體化的邏輯
解決農村空心化的困局,傳統的政策和做法是加大對農村地區的扶持力度。當前在中國,中央政府對國家級貧困縣的扶持力度甚至達到了每年上百億資金的投入,超過了某些非貧困縣全年的財政收入。然而結果卻是貧困縣依然是貧困縣。這暴露出在目前解決農村空心化危局上依然存在著較大的誤區。
城鄉一體化的提出,是對于這一解決問題誤區的糾正和對于如何解決目前農村空心化危局甚至是解決城鄉二元制結構問題所進行的一種新的探索,是目前中國現代化和城市化發展的一個全新階段。其要求就是把工業與農業、城市與鄉村、城鎮居民和農村居民作為一個整體來統籌發展,破除經濟發展不平衡所帶來的地區性差異,破除人為政策的影響所導致的城鄉差異。基本要點有這樣幾個方面:
破除戶籍限制。當前在幾個試點城市進行的戶籍改革已經卓有成效,就是對于城鄉一體化建設的初步實踐。當前我國實行的戶籍制度,嚴重影響到了地區的平衡,阻礙了各地區人口流動、資源流動。然而貿然地廢除戶籍制度,也必然會導致一些社會問題。因此要首先破除戶籍制度的限制,即不在區分農業和非農業戶口,將城鄉居民一視同仁。然后再逐步削減地區戶口不同所帶的不同政策的影響,使城市和鄉鎮戶口的福利效力一致。
破除發展政策的限制。對于城市和農村地區的發展,很多地區有著不一樣的政策支持,要著力破除這一限制。同時要鼓勵一些企業積極利用鄉鎮地區的優勢條件,在一些農村創辦企業。目前珠三角地區最為發達的城市之一的深圳曾幾何時也只是一個無人問津的小鄉村,但在政策的著力扶持下,僅用了幾十年的時間就建成了國際性的大都市。因此,在農村發展的過程中,要著力加強政策引導,破除政策所帶來的人為壁壘。
積極鼓勵農民工、農村科技人員返鄉創業,造福家鄉。對于很多中國的農民工而言,背井離鄉并不是他們的愿望,而是基于生存的需要和生活的追求。因此,國家應當著力鼓勵農民工和一些技術人才返鄉創業,使他們將城市的發展模式、技術條件帶回農村,在農村地區發展創造有利的條件。一方面要為農民工等農村人員返鄉創業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另一方面要加強技術合作、企業合作并積極為農民工返鄉創辦的企業開拓市場。
(作者單位:新疆社會科學院)
【參考文獻】
①陳家喜、劉王裔:《我國農村空心化的生成形態與治理路徑》,《中州學刊》,2012年第5期。
②李旭華:《論當代中國文化軟實力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廣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年第4期。
責編/張蕾 美編/楊玲玲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