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化的發展與人們精神世界的成長和心態修養有著密切的聯系。民族文化作為本民族賴以生存發展的文化根基,是一個民族和國家發展的精神支柱,也關系著一個國家國民心態的發展。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時代背景下,提升國民對民族文化的認同感,培養繼承和發揚優秀民族文化的接班人,涵養健康的國民心態,是當前文化建設的重要任務。
【關鍵詞】民族文化 國民心態 心態涵養
【中圖分類號】G03 【文獻標識碼】A
文化是一個民族文明的重要印記,文化的發展對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文化心態和性格塑造等都有深遠且重大的影響。中華民族是一個有著五千多年文化歷史的偉大民族,中華民族的歷史文化中蘊含著中國五千多年的文化底蘊,是中國國民心態和人格成長的一種集體的“無意識”,深刻影響著中國每位國民的心態涵養和人格塑造。當前,經濟全球化不斷發展,外來思想和文化對我國的民族文化和國民心態涵養帶來了很多不利影響。因此,明確民族文化對國民心態涵養的重要性,提升國民對民族文化的認同感,自覺繼承和發揚我國優秀的民族文化,塑造自尊自信、積極向上的國民心態,是當前文化建設的重要任務。
民族文化對國民心態涵養的意義及影響
國民心態就是國民在日常生活中,或是在面臨一些重大事件和突發事件時表現出來的心理、情感傾向和認識傾向等,是國民看待自身、看待他人、看待社會的態度傾向。國民心態不僅影響著國民個體的發展,還影響著社會的發展和國家形象的塑造。雖然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提升,國民心態呈現出的主流是積極向上、文明健康的,但同時還是可以看到一些陰暗、不健康的國民心態不時出現,例如,一些國民缺少責任心和公德心,破壞社會秩序的事件時有發生。出現這些問題的原因,不僅是由于改革開放的深入推進和社會急劇轉型對國民心態涵養帶來的不適,還在于先進的民族文化的引導力不夠、外來思想文化的巨大沖擊。因此,從民族文化的視角來分析當前我國國民心態涵養的影響因素,對涵養健康國民心態有著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一方面,優秀的精神文化產品是塑造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涵養健康國民心態的重要元素,而民族文化建設的成敗影響著向社會公民提供的精神文化產品質量的好壞。近年來,我國始終牢牢把握文化體制改革的正確方向,民族文化的繁榮和文化產業的發展一定程度上滿足了人們日漸多元的精神文化需求,國民的生活也變得豐富多彩。但是,在當前民族文化的建設過程中出現的文化資源價值被淡化、文化產品生產創造功利化、文化市場運行缺少規范性、文化消費庸俗化等不良傾向,造成了不少國人的理想信念模糊、社會責任感低、誠信意識缺失等,影響著社會主義主流價值觀的形成和塑造?;ヂ摼W的發展使新媒體平臺成為社會主義先進思想文化建設、宣傳的重要載體和發展陣地,但是網絡傳播除了即時性、海量性等優勢外,還具有虛假性、隨意性等劣勢,個人或是少數人的觀點、情緒等可以在網絡平臺上迅速集合、隨之放大和擴散。如何發揮好網絡等現代信息技術對民族文化建設的推動作用,將先進、健康的文化融入到民族文化發展建設中,促進國民健康心態的涵養,讓民眾理性地表達自己的情感,成為新時期涵養健康國民心態的重要課題。
另一方面,在經濟全球化的時代背景下,各種思想文化相互交融、相互學習借鑒,這對于涵養中華民族開放包容的文化精神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但是由于西方敵對勢力對我國意識形態進行滲透的手段愈加隱蔽,內容更具欺騙性,同時,由于我國一些國民的價值觀和心態受新自由主義、民主社會主義等意識形態的影響,部分人甚至認為,西方國家奉行的經濟、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制度才是最優的,而對自己國家擁有的五千多年的優秀民族文化進行極端批判,這種民族虛無主義和歷史虛無主義思想極大制約著愛國主義理想信念的形成,也易使我國部分國民的心態發生扭曲。因此,必須加強我國民族文化的建設,加強民族文化對國民心態涵養的積極影響,抵御西方文化價值觀的滲透。提升國民對民族文化的認可,自覺地繼承和弘揚我國優秀的民族文化。
涵養健康國民心態的具體路徑
心態是個人內在的、精神層面的東西,健康的國民心態也是一個國家重要的軟實力。發揮民族文化的引領功能,引導國民涵養健康的心態,對于增強國民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涵養健康國民心態的具體路徑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塑造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涵養健康的國民心態提供正確的指導。先進的民族文化的精髓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也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核心內容,因此,要塑造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黨的十八大提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根本任務,國家層面的價值目標是“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社會層面的價值目標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個人層面的價值目標是“愛國、敬業、誠信、友善”,這既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內容,也是涵養我國國民健康心態的指導方針。對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對于實現個人的理想和信念,都有著重大的現實意義。
發揮先進民族文化的引領作用。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是對中華民族五千年的優秀民族文化的繼承和創新,是面向世界、面向民族、面向未來的科學的、民族的、大眾的、積極健康的民族文化,能夠為社會文明進步提供強有力的思想保證和智力支持。先進的民族文化對涵養健康的國民心態的引領作用,主要表現在內化品質和外化行為兩大方面,即將社會主義主流價值觀、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內化為國民的人生價值追求和取向,外化為促進國家發展的外在行為。先進的民族文化對我國國民的思想、行為和心態涵養都有著十分鮮明的指導性和規范性,對心態涵養和思想行為等都有強大的整合力。在民族文化的引領下,國民能夠迅速地接受新的科學知識、先進的文化思想,塑造正確的人生觀,建立健全的人格,涵養健康的心態。
重視對國民心態的疏導。國民心態問題的解決在于“心”,因此,健康國民心態的涵養必須重視心理疏導。傳統的民族文化對中國國民的心態有著深刻影響,但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和全球經濟一體化的發展,貧富差距的增大和社會矛盾的增多,導致社會戾氣的加重和國民心態的扭曲,因此,目前必須大力弘揚先進的民族文化,提升國民的科學文化素質和思想道德素質,引導國民用積極的心態面對社會改革和發展。
大力倡導繼承傳統的優秀民族文化,正確把握文化創作的方向。民族文化的建設需要依靠高質量的文化產品和服務,因此,針對當前我國國民心態涵養的現狀以及各種社會思潮、外國價值觀念對國民心態涵養帶來的影響,必須準確把握當前民族文化的創作生產方向,為健康的國民心態的涵養提供更多、更符合時代發展需求的精神食糧。
當前,我國正進入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堅期,各種社會問題和矛盾沖突不斷增加,我們遇到的難題和挑戰也會不斷出現,但是,只要國民能夠擁有健康向上的心態,寬容開放的胸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就能夠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貢獻出自己的力量,共同迎接美好的未來。
(作者為石河子大學副教授)
【注:本文系石河子大學2014年人文社科基地心理應用研究中心項目“石河子大學國防生心理壓力及應對方式研究”(項目編號:XLYY201402)的階段性成果】
【參考文獻】
①佘雙好:《文化發展與國民心態的塑造》,《思想理論教育》,2012年第3期。
②孫英:《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涵養大國國民心態》,《人民論壇》,2016年第22期。
③劉淑蘭:《論文化視角下的健康國民心態培育》,《科學社會主義》,2012年第6期。
責編/孫娜 劉芋藝 美編/于珊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