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互聯網的發展過程中,政府、企業和社會的邊界變得不是清晰了,而是模糊了。在模糊的基礎上,重新界定它們之間的關系和職能,預示著公共管理、市場管理和社會治理方式方法及其理論都將發生革命性的進步。
【關鍵詞】互聯網 政府治理 流程再造 【中圖分類號】D63 【文獻標識碼】A
眼下,全球信息化正在朝著高端方向發展,主要特征是在數字化和網絡化基礎上,智能化正粉墨登場:企業的經營模式被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也在發生深刻變革。O2O、分享經濟、跨界整合等諸多新的經營模式以及移動出行、互聯網金融、移動醫療等互聯網技術廣泛應用,有可能會顛覆傳統的企業概念、社會生活內涵、政府治理方式等,進而重構政府、市場和社會的關系模式。政府用傳統的報紙、廣播、電視等手段來宣傳政策法規正被微信、微博等新媒體取代,政府用實體手段提供服務和管理也讓位于互聯網服務與管理。在這樣的環境中,政府若要實現華麗“轉身”,就必須依賴大數據支持,打破現有的數據分割體制,構建共享平臺,實現政府流程的再造。
互聯網改變了政府治理環境
首先,政府公共服務外部性被賦予新的內涵。按照傳統公共管理的理論,為社會提供公共服務是政府的基本責任和職能,因為公共物品具有外部性(如路燈、燈塔,任何人都是可以使用的)。這是公共管理理論長期堅持的基本觀點,也是政府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和稅收理論的基礎。但現在,在互聯網的發展過程中,一些網絡平臺,諸如百度、谷歌盡管是私人公司創辦的,但任何人都可以上網搜索和使用,并不必為此付費。擁有數億用戶的微信也是免費提供的,它甚至成為當今人們交流的主要方式。由此要問,在這些領域,公共與私人公共服務的邊界在哪里?谷歌、百度以及微信為什么可以具有外部性?微信中形成的社交群體,通常被人們視為社會組織形態,人們之間互換信息、提供服務,也呈現出了外部性。在這里,政府、企業和社會的邊界變得不是清晰了,而是模糊了。在模糊的基礎上,重新界定它們之間的關系和職能預示著公共管理、市場管理和社會治理方式方法及其理論都將發生革命性的進步。
其次,組織方式日趨平臺化。著名企業家史玉柱曾提出:“在我看來,未來公司就是一個平臺,公司組成的大平臺,然后讓很多小的團隊在上面跑,誰跑贏了誰就成功了。”一語道破公司的平臺化趨勢。進入新世紀以來,計算機技術日新月異。社交網絡、傳感器網絡以及企業、學術部門、政府機構、社會組織儲存了巨大的數據,那里面有人、有時間、有地點、有事物、有事件,國際國內,古往今來,彼此之間還相互關聯。大數據每年以60%以上的速度在增長。在數據儲存和處理能力不斷提升的同時,計算機的各種認知能力不斷擴張,如觸覺、視覺等,它將與人類與生俱來的能力一同發展,并與人類互動。過去人類通過個體和集體以及傳統的通訊方式建立的市場體系正在發生變化,互聯網改變了市場的外部場景和內部認知系統,隨身不離的手機已經成為人類認知系統的延伸。
社會學家曼紐爾·卡斯特預見到了“網絡企業”的出現對就業、工作方式的影響。他寫道,“網絡建構了我們社會的新社會形態,而網絡化邏輯的擴散實質性地改變了生產、經驗、權力與文化過程中的操作和結果”。未來“網絡政府”的出現也不是沒有可能,在社交網絡基礎上的政府,也需要建立自己的“朋友圈”來創新治理模式和服務供給方式。政府將主動公開信息與市場社會分享,激發企業和居民的積極參與,努力建設“開放和分享型政府”。
互聯網環境下的政府流程再造
第一,適應互聯網環境的決策模式。互聯網時代,消費者消息靈通、選擇空間大、消費需求苛刻,加上企業之間競爭激烈,這就要求企業為消費者提供更多的信息和便利。“數字打假”在許多國家已經成為政府治理的重要手段,并成為政府治理的重要目標。“數字打假”成功地節省了政府的行政成本,提高了行政效率。美國醫療系統在這方面進行了一系列的實踐探索。數字技術的發展與成熟,正在改變人們原有的消費需求模式。數字時代的新消費模式正在打破原有的舊模式。這是當前認識互聯網對政府決策影響的前提。
第二,應對互聯網環境的“馬背原則”。政府角色是互聯網時代的角色,不是原來意義上的政府角色?;ヂ摼W時代,政府是要給互聯網立規矩。問題恰恰在于,網絡企業的發展速度遠遠快于法律、法規和政策變化,以過去規避風險的經驗來約束未來的行為,在傳統社會往往是可行的,特別是在那些不流動和變化緩慢的社會中是可以的,但在互聯網時代卻不適應。政府決策如果在“馬背原則”下實施,可能會比傳統意義上的決策實施更加奏效。“馬背原則”講的是在美國許多西部大片中看到的情景:騎在馬背上的牛仔將馬勒住,對周邊情景進行一番觀察,好決定下一步的行動,因為他處在一個陌生的環境中。對于迅速變化的互聯網、消費者以及企業來說,政府要想使自己的政策奏效,就必須成為馬隊中的一員,而不是臨時叫來救火的“消防隊”。許多新事物、新業態,與其馬上規范,不如給它們一個發育的時間和空間,待趨勢明了再做決策,豈不更好?
第三,構建互享信息、互信互利的合作平臺。在互聯網時代,政府部門必須建立一個為自己決策服務的,目的在于尋求更好決策方法的超級大數據系統。把層級節制的政府決策轉變成無縫隙的決策過程,需要尋求一種新的思維方式和一整套不同的組織原則,即政府流程“再造”,通過“再造”使決策機制充滿新的活力,這是適應新形勢的強有力工具。當前我國搭建統一數據平臺的關鍵問題是,政府各部門、各地區之間信息不能有效共享,大數據在當前遇到的不是技術問題,而是體制機制問題。國家治理體系依賴于制度建設,應當從制度建設入手來重構政府、市場、社會之間的互動與協同治理體系。要緊緊圍繞“透明、參與、協同”的原則來完善制度體系和政府的治理水平,提高企業信息的開放水平和全社會的參與水平。政府應當更加關注信息公平、共享,保護民眾的參與,同時加強企業和民眾的合作,以此打破行政壁壘,轉變干部作風,建立開放共享的服務型政府和政府治理與服務平臺。
(作者為國家行政學院決策咨詢部副主任、教授)
【參考文獻】
①[美]曼紐爾·卡斯特著,夏鑄九、王志弘等譯:《網絡社會的崛起》,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6年。
②[美]埃里克·施密特著、靳婷婷等譯:《重新定義公司》,北京:中信出版社,2015年。
責編/楊鵬峰 美編/于珊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