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城鎮化進程的加快,“村改居”后的社區已成為一種新的社區模式。與城市社區相比,其在要素構成、管理體制、運行機制等方面都存在很大差異,如何科學有效治理這類社區,是新形勢下推進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現實課題。河南省新鄭市以全國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為契機,以黨建先行為切入點,圍繞加強“村改居”后社區治理,進行了三個方面探索實踐。
第一,健全架構,探索過渡型組織體系。“村改居”各項工作有序推進,首先要建立一個堅強有力的組織架構。河南省新鄭市按照地域相近、規模適度、便于整合的原則,將全市293個行政村規劃為52個新型社區。根據社區建設和發展需要,建立科學合理的組織架構。一是建立社區黨總支;二是建立社區發展協調委員會,接受社區黨總支領導和指導,分設社區建管、社區事務、產業發展、綜合治理、文體工作、信訪調解6個部門,分別負責職責范圍內具體事務;三是建立居民監督理事會,接受社區黨總支領導,負責監督社區發展協調委員會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上級黨委政府決議和社區工程監理、財務監管、政務公開等工作。在工作人員配備上,結合新型社區人口規模、經濟發展等,配強工作力量。一是配強社區黨總支力量;二是配強社區發展協調委員會力量;三是配強居民監督理事會力量。
第二,搭建平臺,探索網格化治理模式。一方面,搭建網格平臺。以網格化管理為抓手,將社區劃分為若干片區,在鄉鎮為一級網格基礎上,社區設為二級網格,片區設為三級網格,由社區黨總支書記兼任二級網格長,由包村干部擔任三級網格長。根據居民以樓棟為單位居住的情況,建立樓棟長制度,每棟樓選出一名樓棟長,把網格管理鏈條延伸到樓棟,形成了以二級網格為主體,三級網格、樓棟網格為支撐的管理模式。另一方面,建立網格化管理推動工作落實機制。建立樓棟長活動記錄臺賬,對社區居民反映的各類問題,第一時間給予響應,并采取合理解決措施;三級網格長每日匯總各樓棟矛盾問題,并建立問題臺賬、民情分析和問題上報機制;社區二級網格作為社區治理總樞紐,將收集問題按類別分解到各個部門,限期辦結并跟蹤督查,定期組織職能部門下沉人員銷號處理,疑難問題上報鄉鎮一級網格協調解決。
第三,完善機制,探索大黨建運行格局。河南省新鄭市把黨建工作作為提升社區治理水平的基礎工程、先導工程,牢固樹立大黨建工作理念,著力構建齊抓共管、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協調聯動工作格局,把黨建工作與社區治理融為一體,通過健全完善黨建制度推動社區治理任務落實和治理水平提升。一是建立完善民主科學決策制度,根據各級網格權責范圍,明確不同事項的決策權和審核權;二是建立完善矛盾調解化解制度,社區積極整合各級網格長、民調、司法等職能部門下派力量,實行“1+3+1”(1個社區配備1個“法律明白人”、3名人民調解員、1名法律工作者)矛盾化解模式,實現矛盾排查調處上報常態化、規范化;三是建立完善便民服務工作制度,圍繞便民利民,完善服務制度,豐富服務內容,創新服務舉措;四是建立完善黨風政風監督檢查制度。
責編/肖晗題 美編/于珊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