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城鄉基層治理現代化。近些年,筆者多次到武漢市漢陽區學習、調研。現在,非常高興看到就在這個我們生活的城市里、我們的大學附近涌現了這么多社區治理的典型。根據筆者的學習體會,認為加強和完善城鄉社區治理必須正確處理三對關系。
第一,堅持馬克思主義城鄉發展理論與發展馬克思主義城鄉發展理論的關系。從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城鄉社區治理的實踐來看,雖然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思想當中蘊含的思想方法、有關原理,對于城鄉發展仍然具有很強的現實指導價值,但對于解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城鄉社區治理問題,不可能從他們那里找到現成的答案。中國共產黨人強調馬克思主義城鄉發展理論的現實意義,是從堅持和發展的角度來講的,意思就是既要堅持和運用它的基本立場、基本觀點和科學方法,也要不斷賦予其新的時代內涵,實現堅持與發展的辯證統一。我們應該認識到馬克思主義關于城鄉發展問題的探索,是一個理論與實踐雙向互動的過程。這個過程既是馬克思主義從抽象的理論原則向具體實踐轉換的艱辛探索過程,也是一個在實踐中不斷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的過程。
第二,彰顯中國特色與借鑒國外經驗的關系。“我們要堅持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既向內看、深入研究關系國計民生的重大課題,又向外看、積極探索關系人類前途命運的重大問題;既向前看、準確判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趨勢,又向后看、善于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華。”習近平總書記的這段論述,無疑是適合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城鄉社區治理道路選擇的。增強道路自信,彰顯中國特色,并不意味著固步自封,而是應該以開放的胸襟看待世界。我國城鄉社區治理現代化的起點較低、起步較晚,必須總結、吸收和借鑒英美等發達國家上百年的相關經驗。通過研究各國的城鄉社區治理之路,從中抽取出具有普遍規律性的因子,結合我國的實際加以應用,無疑具有重要的意義。
第三,發揮政府主導作用與發揮居民主體作用的關系。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城鄉社區治理而言,它的主體是誰?這是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簡言之,由于中國現代化的總體特征是政府主導型,中國城鄉社區治理的總體特征也應該是政府主導型,這就決定了各級政府在城鄉社區治理中所處的地位和扮演的角色。但是,社區居民是城鄉社區的建設者和直接受益者,能否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決定著城鄉社區治理的成敗。這不僅是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城鄉社區治理實踐中得出的結論,也是從唯物史觀,關于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的基本原理中得出的結論。那么,到底誰是主體?對于這個問題的追問,我們不妨借鑒一下現代教學論的有關回答,并將其轉化為如下的回答:政府是主導,居民是主體。在我們看來,這種定位,有利于發揮政府和居民各自在社區治理中的積極性,也符合馬克思主義的群眾史觀。而要發揮兩種積極性,既要不斷提升政府對社區的治理能力和水平,也要大力培育新型城鄉社區治理所需要的新型居民。
責編/肖晗題 美編/于珊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