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溪縣大力落實省委、省政府“大規模綠化全川”決策部署,和市委、市政府脫貧攻堅“六化”行動部署,把低產林改造作為踐行綠色發展、推動脫貧奔康、建設幸福蒼溪的重要路徑,全面推進20萬畝低產低效林改造,形成了生態建設與產業發展雙贏格局。2016年全縣實現林業總產值28.77億元,增長21.7%,林業對GDP貢獻率達到22.6%,帶動農民人均實現收入1763元。
一、堅持“三個結合”,明確改造思路
堅持以保護生態環境、發揮生態優勢為統攬,大力實施低產次生林改造,不斷優化林木結構、提升林分質量、提高林地生產力,最大限度實現林業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互促共融。一是與群眾增收相結合。堅持以農民增收為根本導向,瞄準低產林改造,規整林地發展經果林木、中藥材等特色產業,著力打造富民增收綠色產業。喚馬鎮圍繞低產次生林改造,發動1200戶農戶因地制宜發展“田坎經濟”“邊坡經濟”,帶動低改貧困戶年人均純收入增收800元以上。二是與資源利用相結合。通過低產林改造,將青山綠地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發展優勢,不斷提高林地生產力,實現林地價值最大化。全縣規范流轉林地3.8萬畝,招商引進“川林板業”“錢龍林化”等企業落戶縣工業園區,帶動培育家俬制造企業21家,推進林業資源就地轉化增值。三是與環境改善相結合。整合涉林資金,在每個鄉鎮建立1—2個低產林改造示范點,輻射帶動農戶在房前屋后及零星邊角地栽植核桃、銀杏、梨、桃等經濟樹種,建成林業“微庭園”。2016年,全縣實施庭院低改1.2萬畝,栽植果樹100余萬株,建成“四好”美麗新村92個。
二、推動“三個轉變”,抓實著力重點
結合蒼溪實際,在“三個轉變”上狠下功夫,著力破解“誰來改、哪里改、怎么改”三大難點,推動低產林改造常態化深入實施。一是著力干群思想轉變。組織鄉鎮干部現場觀摩低產林改造,看現場、學經驗、找差距,在領導層面形成“改”是“變廢為寶”的共識;組織宣講隊進村入戶、召開村組會等方式面對面為群眾宣講低改政策,邀請先行先試業主講述收益情況,引導算好經濟賬、生態賬、社會賬,提高群眾積極性、主動性,形成思想震撼,凝聚“低改”共識。二是著力低改方式轉變。注重不同區域、不同樹種等情況,結合立地條件、低產成因、改造目標,通過鄉鎮提供初始數據、工作組現場調研、林業部門規劃論證、專家組審查評估等,因地制宜采取更替、豐產、撫育等方式,努力實現經濟生態效益雙贏。對經營不當、品種不適的經果林木、珍稀樹木、短周期工業原料林等低產經濟林,采取高接換種(嫁接)、病蟲害防治、施肥、修枝整形等方式進行豐產提質;對低產用材林、薪炭林等殘次林和病蟲害林,采取帶狀或塊狀間伐方式逐步更新為高效經濟林;對密度過大、病蟲害嚴重的林分,采取間伐和割灌,調整樹種組成與密度,促進林木生長,提高林分質量。三是著力產業結構轉變。因地制宜選擇低產林改造產業,對采光較好、地勢較平,適合種植經果林木的區域種植雪梨、核桃等樹種,對適合低矮草本植物生長的區域種植柴胡、川明生等中藥材,不斷推進林產業結構優化升級。2016年,全縣利用撂荒土地建成規模大、規格高的成片低改示范基地0.6萬畝,改造新建核桃等經果樹木產業基地2萬畝。同時,積極引導農戶發展林間套種、林下養殖和觀光林業等,白橋鎮白橋村利用林地資源推行家兔野養,年出欄超過2萬只,“梨苑草兔”已被國家工商總局注冊為地方特色農產品。
三、建立“三項激勵”,創新推進舉措
整合上級各項涉林政策,創新推出激勵措施,推動低產林改造擴面增質。一是政策指引。結合國家、省市要求,制定出臺《蒼溪縣低產林改造專項方案》,指導全縣低產林改造。建立低產林改造綠色通道,對農戶參與低改一律免收調查論證、規劃設計、行政審批等環節費用;建立專業技術人員“1+N”科技幫扶聯系鄉鎮和貧困村制度,強化對低改工作的技術服務和指導。二是資金激勵。對驗收合格的低產林改造新建林業產業經濟園,按200元/畝標準予以獎補;成片低改100畝以上的,按300元/畝標準予以補助。2016年共整合林業資金400萬元,有力地推動了低產林改造提速擴面。三是典型帶動。堅持“抓點示范、以點帶面、推動全局”,創新推出“專業合作社+基地+集體經濟(農戶)”“集體經濟+基地+農戶”等集中經營模式,引導林農組建家庭合作林場和股份制林場2個,發展林業專合組織(協會)5個,培育營林業主26個,亭子、喚馬、八廟等鄉鎮招引業主成片改造低效林2300多畝。
四、建立“三大機制”,確保落實見效
積極探索建立三項制度,壓實主體責任,確保低產林改造工作落地見效。一是目標導向機制。建立“書記縣長指導、分管縣領導主抓、林業部門牽頭、相關職能部門和鄉(鎮)聯動”的工作機制。鎖定“每年改造2萬畝”目標任務,層層簽訂目標責任書,將任務細化分解到部門、到鄉鎮。二是定期督辦機制。將低產林改造納入全縣脫貧攻堅重點工作責任清單,要求職能部門和責任鄉鎮每半月報告一次工作進度。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和分管領導定期專題調研督辦低產林改造,聽取鄉鎮黨委書記、鄉鎮長工作匯報,協調解決工作中的具體困難和問題。三是考核通報機制。將低產林改造工作納入鄉鎮和縣級有關部門年度目標績效考核,定期通報工作進度,縣目標績效考核辦公室根據通報情況和明察暗訪情況進行考核,推動目標任務落實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