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激情在线-天堂中文在线最新版地址-茄子视频破解永久ios-噜噜色图|www.bjxyzx.com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理論前沿 > 深度原創 > 正文

2016頗具爭議的10個觀點

核心提示: 2016年8月下旬開始,產業政策之爭又一次被推到風口浪尖。先是張維迎在亞布力中國企業家論壇上發表演講,主張廢除一切形式的產業政策。林毅夫隨后發表文章,針鋒相對地指出落后國家如果沒有產業政策,不可能追上發達國家。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經濟學家加入這場關于政府產業政策的大討論之中。

爭議話題1 有限政府 OR有為政府

【背景】2016年8月下旬開始,產業政策之爭又一次被推到風口浪尖。先是張維迎在亞布力中國企業家論壇上發表演講,主張廢除一切形式的產業政策。林毅夫隨后發表文章,針鋒相對地指出落后國家如果沒有產業政策,不可能追上發達國家。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經濟學家加入這場關于政府產業政策的大討論之中。

▼71.有為政府在市場失靈時,使市場變得有效

“有為政府”必然是給國家發展社會進步做出貢獻的政府。新結構經濟學所主張的“有為政府”中的“為”,是在經濟發展結構轉型過程中,軟硬基礎設施的完善出現了市場不能做或不能為的市場失靈時,為了使無效的市場變成有效而采取的因勢利導的行動。——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中心教授、主任林毅夫(網易財經,2016年11月6日)

▲72.政府過分“有為”導致市場信號混亂

有為的政府能否與有效的市場相結合,要看“有為”怎么定義。不過,我還是贊同“有限政府”。如果每個政府都想有為,每個官員都想有為,結果一定是市場的混亂。我們要相信市場信號本身。政府去人為地刺激它,就經常會過火,也可能方向是錯誤的。——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張維迎(《新京報》,2016年11月29日)

爭議話題2 新供給經濟學是否存在嚴重缺陷

【背景】2016年10月,北大經濟學院前院長、教授晏智杰在媒體發表文章,在評論財政部財科所原所長、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賈康有關“新供給經濟學”的著作時稱,“新供給經濟學”學說存在嚴重缺陷,若以此作為政策基礎,恐怕將帶來嚴重后果。

▼73.供給側改革以結構優化為關鍵

供給側改革的核心內涵是以改革為龍頭、以結構優化為關鍵,攻艱克難地解放生產力的一種長期行為。在中國,當下正步入“新常態”,“新”已明朗而“常”未實現,面對矛盾凸顯的挑戰、中等收入陷阱前車之鑒的潛在威脅,我們必須打造新的動力體系,以求對沖下行壓力,構建經濟社會發展的“升級版”。——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財政部財科所原所長賈康(《人民論壇》,2016年7月13日)

▲74.我國經濟不應當將供給側管理提到首位

與美英等國早已是市場經濟體制不同,我國還處在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過程之中,兩種經濟和兩種市場并存和交叉。對西方國家來說,不存在經濟體制的市場化改革的問題。我國只應在推進市場化改革的背景下,加強對金融和其他經濟活動的監管,而不是將包括監管在內的對供給側的管理提到首位。——北京大學經濟學院前院長、北京大學市場經濟研究中心理事長晏智杰(《第一財經日報》,2016年11月8日)

爭議話題3 人民幣匯率貶值壓力基本釋放了嗎

【背景】人民幣匯率貶值問題成為2016年國內外高度關注的問題。有觀點認為,經過2016年的較快貶值后,人民幣匯率貶值壓力基本釋放到位。與此同時,經過多年的實踐,央行對外匯市場和匯率的宏觀調控,以及引導市場預期的水平也逐漸得到鍛煉和提升。

▼75.人民幣仍然面臨一定的貶值壓力

人民幣貶值壓力的釋放并沒有到位,主要是因為影響人民幣匯率貶值的主要的內、外部因素,如美聯儲加息、國內宏觀經濟、境內資本外流以及匯率貶值的市場預期等,在短期內并沒有消失,有些因素,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得以強化。——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學術委員孫魯軍(國際貨幣網,2016年11月17日)

▲76.過度看空人民幣會犯更大的錯誤

從趨勢而言,人民幣溫和貶值會成為趨勢,人民幣重新進入“7”時代是大概率。但我仍然強調,過度看空人民幣會犯更大的錯誤。人民幣只是相對美元弱,按照一籃子貨幣,人民幣仍然屬于穩定和強勢的貨幣。——民建中央經濟委員會副主任、經濟學家馬光遠(《過度看空人民幣是更大的錯誤》,光明網,2016年11月29日)

爭議話題4 中國房地產行業的泡沫有多嚴重

【背景】2016年以來,部分城市房價的快速上漲使得房地產業成為社會資金重點關注的領域。在不少業內人士看來,自從2014年以來的貨幣政策和寬裕的市場流動性,使資產泡沫嚴重,流動性始終未能充分進入實體經濟。

▼77.中國居民房貸收入比已超過日本泡沫時期的水平

中國的居民杠桿率近年來增長非常快,每一輪房價的上漲,都伴隨著居民杠桿率持續的提升。中國在2015年底的居民房貸收入比已經高達0.46,已經超過日本的泡沫時期的水平,而且目前仍在飛速上升,如果房貸增速維持在25%到30%的增速,我們預計到2020年,中國的房貸收入比會達到美國次貸危機時期的水平。——中國銀行業協會首席經濟學家巴曙松(新浪財經,2016年8月11日)

▲78.中國大都市核心區房價上升難以避免

大都市化在中國有可能是吸納舉國資源來支撐的,這使大都市仍然處于精力彌漫的擴張期,而不是已垂垂老去。從相對長遠和動態的觀點來看,北京、上海、深圳這樣的城市,超越東京、新加坡、中國香港等城市是必然的,在這些城市出現核心區房價和居住成本飆升是難以避免的。——北京師范大學教授鐘偉(《21世紀經濟報道》,2016年11月3日)

爭議話題5 老齡化:在擴大還是被夸大

【背景】中國財政吃緊的壓力正節節攀升,在應對龐大的地方政府債務壓力的同時,未富先老以及正在加速到來的老齡化社會,讓統籌賬戶當期缺口不斷擴大,更讓中國財政雪上加霜。中國老齡化的問題到底有多嚴重?

▼79.人口老齡化現象不是社會危機

客觀講,人口老齡化只是一個人口現象,不能說是人口危機,也不可能成為人口危機。人口老齡化現象是否成為社會危機,取決于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環境,在人口老齡化背景下,一是保持經濟的中高速持續健康發展至關重要,二是構建合理完善的社會綜合保障體系、不斷提高保障水平以及為老服務體系很關鍵。——南開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原新(人民網,2016年7月14日)

▲80.中國應對老齡化的政策準備不足

中國老齡化社會正在加快到來。對此,中國目前的政策準備顯然不足,實際贍養能力不足,大齡人口就業參與偏低,老齡人口資產結構欠佳,消費情況偏低。應當發展“銀色經濟”,應對老齡化挑戰。改善人力資本,用科技力量推動經濟發展。——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楊燕綏(新華網,2016年11月20日)

責編/張寒 賈娜(見習) 美編/于珊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溫祖俊]
標簽: 爭議   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