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公布的《全國農業現代化規劃(2016—2020年)》提出,到2020年美麗宜居鄉村建設要邁上新臺階。新形勢下建設美麗鄉村意義重大、正當其時:有利于在農林牧漁產品生產基礎上發展觀光休閑、文化傳承等非物質產品生產,拓展農業功能,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利于改善農村居住環境、繁榮農村經濟,吸引人口、資金流向農村,促進城鄉一體化發展;有利于發展新興業態,增加農民就業機會,拓寬農民增收渠道,建成全面小康社會;有利于科學處理農業農村廢棄物,節約農業資源、保護農村生態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河北省邯鄲市涉縣借助當前我國發展美麗鄉村的整體形勢,因地制宜建設富有北方特色美麗鄉村,可謂大有作為。
總體看來,建設美麗鄉村,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力:首先要以農業產業為支撐。注重發揮農業產業的基礎性作用,結合“一村一品”、“一縣一業”培育主導產業,依托農業發展休閑、教育、健康、醫療、養老產業,充分釋放農業自身活力,為農村公共事業發展、美麗鄉村建設提供持久支撐,形成可持續機制。涉縣當前發展的農村觀光旅游業的路子是對的,但是還遠遠不夠,需要進一步加快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揮規模經營、產業融合在現代農業和美麗鄉村中的引領作用。
要以農村文化為根基。田園風光、鄉土文化是鄉情鄉愁的重要寄托,是美麗鄉村的靈魂,對于城鎮居民具有強烈的吸引力。要注重在美麗鄉村建設過程中體現農村風貌、彰顯農村特色,使農村更“像農村”,讓城里人來了之后有得看、有得吃、有得玩、有得帶、有得住、有得體驗,與城鎮文明良性互補、協調發展。涉縣作為女媧故里和129師司令部舊址所在地,具有豐富的歷史和紅色文化資源。如何將我們的文化資源更好地融入到美麗鄉村建設當中,就具有了決定性的意義。
要以農民群眾為主體。更注重自下而上、發揮農民群眾主體作用,真正體現以人民為中心,由農民群眾立足當地資源條件,與有關部門、外部專家共同制定建設規劃和實施方案,實現一村一專門規劃。通過制定實施體現農民意愿的規劃,挖掘當地獨特優勢和價值,實現農民認同、農民參與,讓農民真正受益、需求得到滿足、發自內心愛護建設成果,不能單純由外部力量包辦代替。
要以基礎設施建設為關鍵。樹立大基礎設施觀念,不僅要加強傳統的水電路氣房建設,也要注重改造廁所、升級生產生活廢棄物收集處理設施,還要推進農機停放點、停車場、寬帶、無線網絡、移動網絡、導航信息、金融醫療文化服務網點建設。通過改善基礎設施,讓本地農民群眾生產生活更便捷更舒適,讓外來游客找得到、來得了、留得下,不僅自己體驗,還能與家人朋友隨時分享互動。
要以集聚各方資源為保障。以美麗鄉村建設為抓手,集成現有農業廢棄物處理、可持續發展、農村人居環境改善等項目資金,強化政策統籌聚焦,發揮協同作用。發揮市場機制作用,通過貼息、擔保、設立美麗鄉村建設基金、PPP等方式,撬動金融資本、社會資本,形成美麗鄉村建設可持續商業模式。積極發展眾籌、會員制美麗鄉村建設,讓美麗鄉村成為人人共建、人人共享、蘊含鄉情鄉愁的美好家園。
(作者為農業部農村經濟體制與經營管理司司長)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