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求是雜志社 馬建輝
“文運同國運相牽,文脈同國脈相連。”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文聯十大、中國作協九大開幕式上的講話,深刻指出了藝術理想與黨和人民事業之間的密切聯系。藝術理想事關文運、文脈,黨和人民事業攸關國運、國脈,二者相互促進、相互支撐。藝術理想是鏡,反映黨和人民事業發展的輝煌歷程;藝術理想是號,吹響黨和人民事業發展的前進號角。廣大文藝工作者要把崇高藝術理想融入黨和人民事業之中,不忘初心、繼續前進,同黨和人民一道,努力筑就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時代的文藝高峰。
把藝術理想融入黨和人民事業之中,要以自信的文藝振奮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黨和人民事業的內驅力和源動力,以自信的文藝振奮民族精神是把藝術理想融入黨和人民事業之中的基本要求。
民族自豪感、國家榮譽感、歷史認同感有利于增強我們的文藝自信,但民族、國家、歷史都不是抽象的,而是由人民的具體實踐和豐富的文化元素作為其呈現形態的,這是自豪感、榮譽感、認同感的堅實大地和深厚根基。自信的文藝首先是對自己的人民懷有深深敬意的文藝,是對自己的文化滿懷熱情的文藝,鮮明的人民性和深沉的民族性是其基本特質。因此,文藝工作者要牢固樹立人民史觀,并在此基礎上樹立起正確的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絕不做褻瀆祖先、褻瀆經典、褻瀆英雄的事情。文藝作品再現歷史,要體現出史識、史才、史德,不能用無端的想象去描寫歷史,更不能使歷史虛無化。
自信的文藝要把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根本任務,堅守民族精神的獨立性,堅定不移用中國人獨特的思想、情感、審美去創作屬于這個時代、有鮮明中國風格的優秀作品。只有這樣,文藝作品才會有骨氣、有個性、有神采,也只有這樣的作品才能振奮民族精神、砥礪人民前行,彰顯黨和人民偉大事業的內在質地和精神風貌。
把藝術理想融入黨和人民事業之中,要以積極的文藝反映人民生活。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是黨和人民事業的實踐主體、價值主體。以積極的文藝反映人民生活是把藝術理想融入黨和人民事業之中的根本要求。
以積極的文藝反映人民生活,首先要做到向真、向深。文藝工作者要真實而深刻地反映人民生活,要吃透生活現象,把握生活本質。文藝創作要從人民的生活表情和心底波瀾中,體現出人間真情和真諦、大愛和大道,從而展現出社會生活的某些本質方面,展現出歷史發展的時代趨勢。不論多么宏大的創作,多么高遠的立意,都必須從最真實的生活出發,文藝工作者要深刻提煉生活、生動表達生活、全景展現生活,達到真實地再現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
以積極的文藝反映人民生活,還要做到向善、向美。“文人之筆,勸善懲惡。”廣大文藝工作者要對生活素材進行判斷,弘揚正能量,用文藝的力量溫暖人、鼓舞人、啟迪人,引導人們提升思想認識、文化修養、審美水準、道德水平,激勵人們永葆積極向上的樂觀心態和進取精神。要善于在幽微處發現美善、在陰影中看取光明,不做徘徊邊緣的觀望者、譏讒社會的抱怨者、無病呻吟的悲觀者,要用有筋骨、有道德、有溫度的作品,鼓舞人們在黑暗面前不氣餒、在困難面前不低頭,用理性之光、正義之光、善良之光照亮生活。
把藝術理想融入黨和人民事業之中,要以創新的文藝推動中華文化發展。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綿延發展、飽受挫折又不斷浴火重生,都離不開中華文化的有力支撐。黨和人民事業健康有序發展,同樣離不開當代中華文化的強力支持。以創新的文藝推動中華文化發展是把藝術理想融入黨和人民事業的重要維度。
首先,要提高文藝作品的先進性和原創力,推動文化創新發展。文藝是文化的敏感神經,文藝先進性和原創力的積累必然會激發文化元素的活力,使之走向自覺、自信、自強,進而推動文化總體意蘊和形態的創新發展。文藝工作者要把創新精神貫穿文藝創作全過程,在提高作品先進性和原創力上下功夫,要向著人類最先進的方面注目,向著人類精神世界的最深處探尋,同時直面當下中國人民的生存現實,創造出豐富多樣的中國故事、中國形象、中國旋律,為世界貢獻特殊的聲響和色彩、展現特殊的詩情和意境。
其次,要以文藝創作實現中華稟賦的時代化,推動文化創新發展。文藝創新不是隔斷歷史,而是要傳承創新、推陳出新。文藝創作對于優秀傳統文化,要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使中華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同當代中國文化相適應、同現代社會相協調,實現中華稟賦的時代化,為人類提供正確的精神指引。這樣的文藝作品其來有自,源潔流清,體現中華文化精髓、反映中國人審美追求、傳播當代中國價值觀念,包蘊著鮮明、豐富而深沉的文化意蘊和文化思想,對于推動文化創新發展具有重要價值。
把藝術理想融入黨和人民事業之中,要以高尚的文藝引領社會風尚。文藝,其入人也深,化人也速。在一定意義上可以說,有什么樣的文藝就有什么樣的社會風尚。惡俗的社會風尚損壞黨和人民事業,善美的社會風尚促進黨和人民事業。因此,以高尚的文藝引領社會風尚,是把藝術理想融入黨和人民事業之中的必然要求。
廣大文藝工作者必須錘煉自己的靈魂,修養自己的品德,樹立起正確的創作態度,做真善美的追求者和傳播者。這樣才能把崇高的價值、美好的情感融入自己的作品,感化、引導人們樹立高尚的道德情操,自覺摒棄低俗、庸俗、媚俗的低級趣味,自覺反對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的腐朽思想,不讓廉價的笑聲、無底線的娛樂、無節操的垃圾淹沒人們的生活。
廣大文藝工作者要在藝術中抒寫和創造高尚的美。文藝作品要善于發現和挖掘人民生活中純潔的、高尚的元素并藝術化地提煉加工,從而發揮好敦風厲俗的功能和作用。
廣大文藝工作者還要言為士則、行為士范,牢記文化責任和社會擔當,始終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文藝社會效益的核心在立人。人立,然后氣正風清。實現以美立人、以文立人,是以高尚的文藝引領社會風尚的根本點。文藝工作者要敢于向炫富競奢的浮夸說“不”,向低俗媚俗的炒作說“不”,向見利忘義的陋行說“不”。要把崇德尚藝作為一生的功課,努力追求真才學、好德行、高品位,做先進文化的踐行者、社會風尚的引領者,為歷史存正氣,為世人弘美德,為自身留清名。
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啟示我們,文藝事業是與社會主義事業緊密相關的,文藝工作者要把藝術理想融入黨和人民事業之中,把社會主義生氣勃勃的精神帶到文藝創作中去,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我們黨在領導革命、建設、改革過程中所取得的先進文化結合起來,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壯闊實踐、中國人民的偉大人格和自強不息的中國精神去豐富人類思想,這應當成為當前藝術理想的基調和底蘊。有了堅定的藝術理想才會造就理想的藝術,才會在自己的作品中蘊含雋永的美、永恒的情和浩蕩的氣,使中華民族精神的大廈巍然聳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