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化藝術產業集群作為一種新興模式,解決了交易費用和專業化經濟等一系列問題,市場結構和市場管理的合理性得到了極大的提高,區域經濟也得到了發展。文化藝術產業的創新性和競爭性的體現在于創意指數的高低,創意指數能夠相對客觀地對文化產業進行全方面的衡量,因而做好文化藝術產業的創新就顯得尤為重要。
【關鍵詞】新環境 文化藝術產業 發展思路 【中圖分類號】 G124 【文獻標識碼】A
從國際上來看,很多國家已經將文化藝術產業作為其自身發展壯大的核心產業,國家政府通過制定大量的保護措施和推進措施來提高文化藝術產業的發展。文化藝術產業具有涵蓋范圍廣、內容豐富、產業形式多樣、協調性強以及高度市場化等特點。隨著文化市場經濟的縱深發展,文化藝術產業實現了高層次的跨越呈現出集群化。文化藝術產業集群是文化藝術高度發展的市場化模式,在這一新的模式推動下極大地凸顯了集群的效應,使得集群區域內的文化藝術資源得以優化配置和組合,并以其極強的知識溢出帶動相關產業的正向發展,促使產業之間的鏈接度和契合度達到空前的凝聚。同時,在文化藝術產業集群的空間和平臺的引導下,以往的文化藝術產業間的擴散和外部化得以內涵聚合,促使文化藝術產業經濟鏈得以形成,自此,文化藝術產業的規模和經濟在集群的模式下可以得到更好的發展。
文化藝術產業集群的內涵
目前,新經濟環境下產業集群在國內外各個領域都得到了廣泛關注,原因在于產業集群效應對于經濟發展的助推作用空前巨大。集群有利于資源共享,提升資源的整體利用率。文化藝術產業集群的范圍與涵蓋的政策寬廣。文化藝術產業是生產自我消費偏好、社會展示和自我認定等特性的文化產品,它在教育、信息和娛樂的基礎上進行發展。產業集聚將各領域的文化產業集中,整合需求,開拓創新出符合消費者的新型產品。
文化藝術產業集群是文化與藝術所集中的地方,在這樣的集中區域內存在著很多文化類、藝術類、經濟類和非經濟類的產業。不同文化區域決定著優勢資源的聚集不同,其中涉及文化、藝術、環境等方面。所有的文化藝術產業集群目的在于提升生活質量與經濟能力。文化藝術產品及服務集中于城市中心地帶,產生的文化藝術集聚十分強烈。這樣會使得城市經濟多元化,在文化藝術集群的衍生效應下,相關產業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發展,甚至形成產業鏈或更大的產業圈。除此之外,文化藝術的作用還會讓城市形象更能得以體現,城市中市民的凝聚力增加。
文化藝術產業集群發展存在的問題
文化藝術產業聚集地分布不均衡。一個地區的經濟水平通常會影響文化藝術產業聚集地的選址。在我國東部發達城市就集中有大量的文化藝術產業生產地,聚集規模的排名大致為浙江、江蘇、上海和另外幾個東部沿海城市,在經濟相對落后的城市,文化藝術產業少、規模小,形不成集群。在全國范圍來看,文化藝術產業聚集地分布不均衡。這種現象主要是因為產業發展受市場化影響,地區經濟因素會影響文化藝術產業的經濟效益,因此聚集地偏向發達地區。
文化藝術產業集群程度低。我國文化藝術產業行業之間差異較大,聚集程度不一。目前我國文化藝術產業涵蓋的范圍廣,文化類型分劃界限模糊。文化藝術產業聚集程度最高的是藝術表演場館,然后是藝術教育行業,排在最后是藝術科研事業和藝術表演團體。文化藝術產業的聚集主要是一些相似的文化產業,產業里面存在眾多的重復產業,產業集聚也沒有達到提升產業經濟的效果。經調查發現,文化藝術產業的聚集范圍與我國關于文化藝術產業的創新有關,每個文化藝術產業擁有自身文化特色,自然會形成集聚,各取所需,提升產業整體質量。
文化藝術產業績效低。目前,文化藝術產業缺乏創新,文化信息價值不高,導致消費者的消費欲望低。最終導致整個產業的經濟走下坡路。文化產業面臨的是創新問題,在集群中相互創新聯系不多,相互模仿、重復現象普遍,導致資源浪費。根據實地考察,很多東部省份的實地文化生產并沒有達到目標,反而距離目標還有很大差距。文化藝術創新直接影響消費者消費欲望,間接影響文化藝術產業的產業績效。在全球經濟和科技快速發展的今天,文化產業的創新績效研究也就成為了重點。
文化藝術產業與新媒體銜接不夠融洽。文化藝術產業與新媒體的銜接不夠融洽,導致新媒體與傳統媒體之間存在矛盾,從而使得文化藝術產業的發展受阻。互聯網技術的興起對文化藝術的發展產生了很多促進作用,但是在促進發展的同時也伴隨著一系列其他問題需要解決,例如,在網絡文化藝術產業建設中出現了很多同質化問題,有的網站雖說能夠做到同質性小,網站文化藝術信息容量大,但是其內容質量不高。這對于文化藝術在網絡上的建設有很大的阻礙。久而久之,藝術傳媒的公信力會受到影響。另一方面,文化藝術產品的數字化沒有得到全面的開展,并且當前文化藝術產業在網絡模塊上的創新度不高,生產的文化產品價值低,因此在網絡上開發創新文化藝術產品就顯得尤為重要。
文化藝術產業聚集的發展思路
強化文化產業聚集地的政策保護。在國家相關政策的指引下,我國地方政府以及當地企業都在打造屬于擁有自身文化特性的文化藝術產業聚集區域。由于我國文化產業正處于快速發展階段,因此地方政府需要通過多方渠道對文化產業的發展進行扶持。文化藝術產業作為科技與智慧的融合產物,不僅要在實體區域實行政策保護,在行政領域以及法律領域更需要進行保護,從而保證文化產業穩定高效的發展。文化藝術產業在選址的過程中,必須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從優勢劣勢的相對比較下進行選擇。文化藝術產業在發展的過程中依托相關產業地的優勢,加大文化資本的轉型和進行智慧資本的結合,優勢產業和文化藝術產業進行互相促進,從而更好地發展文化藝術產業以此推動經濟的發展。
創新加重文化藝術產業集聚度。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提升,文化藝術產業也隨之增多且規模越來越大,所以在行業競爭中集群效應就出現了。文化藝術產業的實際發展速度已經超越了文獻所給出的基礎理論,在文化藝術產業集群越來越快的今天,卻沒有更為先進的理論指導,這就成為了文化藝術產業在發展過程中的瓶頸。從經濟學的相關理論對文化藝術發展集群做出探究,通過人力因素、文化因素、政策因素、需求因素四個方面在各個城市進行探究。得出的結論是,文化藝術產業的創新力起關鍵作用,在產業發展過程中需要更多開拓創新來維持一個產業的生命力。在集群中就會體現出復雜的生態系統,集群效應中知識、信息和環境三者的關系網絡就成了生態系統正常運作的必需品。
提升文化藝術產業集群績效。“十一五”規劃,將文化產業作為調整經濟結構的重要舉措,同時,國家下發了其他相關鼓勵文化產業創新的政策,政策中提出,在我國眾多省份中實行文化經濟戰略,將其建設成為文化大省,讓其文化經濟生產值超越其余產業總生產值。在東部大多省份,文化藝術產業聚集很多,規模相對較大,但是出現反復模仿的行為,資源利用率不高導致產業的生產效率低下,現實發展與規劃想象中的發展并不相符。文化藝術產業的創新性和競爭性的體現在于創意指數的高低,創意指數能夠相對客觀地對文化產業進行全方面的衡量,因此做好文化藝術產業的創新就顯得尤為重要,并且創意指數以及產業績效也會得到很大的提升。
(作者單位:周口師范學院)
【參考文獻】
①劉彥:《重視和發揮好館辦文藝團隊的作用》,《劇影月報》,2016年第2期。
②謝敏:《知識——共識——認同:跨文化交流中的藝術價值》,《藝術教育》,2014年第3期。
③范志杰:《文化產業的若干基本特點》,《中國經貿導刊》,2013年第8期。
責編/周曉燕 劉芋藝(見習) 美編/宋揚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