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州市位于中國東南沿海中部,屬長三角地區“15+1”城市,是我國民營經濟和股份合作制的發祥地之一,也是全國重要的制造業基地和外貿出口基地。2014年,全市進出口總值220.8億美元,同比增長0.9%,其中,出口193.5億美元(同比增3.4%),進口27.3億美元(同比降13.6%);有進出口實績企業4923家(比上年末增230家),向212個國家和地區出口產品,從104個國家和地區進口商品;進出口額50萬美元及以上企業3075家(同比增167家),其中100萬美元以上企業2393家,1000萬美元以上企業480家,1億美元以上企業19家。
近十年來,遵循中央確定的打擊走私“十六字”工作方針,臺州市切實加強反走私工作的領導和協調機制建設,自覺發揮地方政府和基層組織的基礎性作用,通過強化組織機制建設、基層基礎工作和層層落實責任制度,一方面嚴厲打擊重點領域、重點渠道的走私活動,另一方面大力推進反走私領域企業守法誠信體系建設,不斷提升反走私綜合治理水平,努力實現反走私工作由“以懲為主”向“以防為主”轉變,取得了顯著成效。反走私誠信建設“臺州模式”作為典型經驗,在全國范圍內廣為借鑒和推廣。
確立服務意識,贏得企業參與。開展以“源頭防范”為主要目的的規范企業進出口行為工作,需要企業廣泛參與。臺州市確立并堅持規范企業進出口行為主要是幫助企業規范發展而非僅限于查處問題的指導思想,把工作落腳點放在“促進企業提高、服務企業發展”上。一是對企業進出口行為進行“健康體檢”。在工作中發現企業違規問題,及時幫助查找原因、提出整改意見,敦促其在“健康體檢”后按規范要求限期整改。二是由企業自愿組織開展規范工作。市規范企業進出口行為工作協調小組成員單位領導和海關等業務骨干向8家企業的負責人面對面講解開展規范工作的意義方法和基本要求。三是運用規范工作樣板企業引路。臺州市先后安排飛躍集團公司和蘇泊爾炊具有限公司為全市近百家企業現身說法,并將臨亞集團公司、世進水控有限公司等企業規范工作先進經驗在行業內宣傳推廣。
健全企業制度,夯實誠信基礎。臺州市將指導企業健全完善“崗位職責、合同評審、印章與票據、財務與倉庫、進出口業務、報關報檢、出口退稅、單證議付、外匯核銷、進出口業務單證與檔案、加工貿易、知識產權保護”等十余項內部管理制度和業務流程規范列為重要內容,通過組織業務培訓和深入企業面對面指導兩個環節,幫助企業提高制度規范的有效性和執行效果,防范進出口環節的各種違規風險和經營風險。一是將各類企業管理制度、流程收集匯編成冊,為企業開展規范工作提供參考。二是在指導企業工作時,強調制度建設須依據有關法律政策并結合企業實際,上下協調、部門溝通、相關人員參與。在組織規范工作驗收時,通過查看單證、臺帳和財務記錄等,驗證制度執行落實情況及其有效性。三是市打私辦和臺州海關共同與規范工作達標企業簽訂合作備忘錄,使企業建立落實反走私領導責任制、及時完善管理制度、防范進出口環節違法違規行為和守法誠信經營等責任義務得以明確。
創新思路方法,破解困惑難題。針對以往規范進出口行為工作與海關企業分類管理不銜接,解決工作達標企業享受不到實質性通關便利優惠等問題,2007年初,臺州市打私辦和臺州海關研究決定將兩項工作緊密結合,明確“規范工作是企業分類管理的基礎,申報A類企業的前提是企業規范工作達標”這一硬性條件,有效破解了困擾工作多年的問題。一是規范工作達標企業獲批成為A類企業后,不僅能享受通關便利優惠,降低經營成本,而且辦理“屬地報關、口岸驗放”業務能明顯縮短出口退稅時間,從事加工貿易的亦能實行保證金臺帳空轉,食品罐頭、水產冷凍、高檔原料藥企業又因查驗率下降減少了貿易糾紛和不必要的經濟損失。二是規范工作注重健全管理制度、落實內控措施,使得海關企業分類管理工作有了較為扎實的企業管理基礎,有效克服了過去A類企業短時內重返B類的問題。三是目的相同、內容相似、要求相近的規范工作和分類管理實行結合后,宣傳發動、培訓指導、整改完善、考核評估各環節工作同步開展、一并完成。
改善工作方式,提高培育水平。一是加強企業選育工作。縣(市、區)打私辦根據市里年初培育計劃,會同商務局和鄉鎮(街道)工貿辦走訪企業了解生產經營和管理狀況,結合自愿原則篩選、確定培育對象,并在集中培訓后組織相關業務人員到企業檢查指導。二是努力增強培訓效果。按照針對性、實用性、有效性要求改進培育內容方式,由海關、檢驗檢疫、國稅等業務骨干講授業務知識,指導企業結合實際將法律法規轉化為內部管控制度,防范并杜絕工作中的差錯和違規風險。三是突出培育工作質量。市打私辦牽頭組織,海關業務骨干運用首創的“聽、講、看、談、查、評”六字體檢法,分期分批評估驗收企業,手把手幫助企業完善內控管理制度,對規范工作暫未到位的企業提出整改建議。
調動社會資源,形成工作合力。一是廣泛發動鄉鎮經濟管理部門參與。充分利用鄉鎮(街道)工貿辦貼近企業、熟悉管理、頗受企業信任等優勢,在培育守法誠信企業中發揮其組織發動作用。金清鎮等鄉鎮(街道)的情況表明,工貿辦積極參與、用心指導,企業規范工作質量明顯提高。二是充分發揮行業協會自律作用。水暖閥門制造是玉環縣一大支柱行業,受生產裝備、技術工藝、操作水平等因素影響,不同企業銅料單耗控制存在較大差異,是海關手冊管理和企業迫切需要解決的一個難題。2007年,我們和臺州海關會同該縣行業協會深入調研,多次召開座談會介紹單耗管理先進經驗、聽取企業意見,經反復磋商確定了多數企業都能接受的單耗定額,同時對企業外發加工行為進行規范,促進了該行業加工貿易發展。三是共同推進守法誠信建設。市國稅局明確要求各縣(市、區)局將規范工作達標企業列為國稅系統分類管理的重點;市外匯管理部門將規范工作達標企業信息用于日常管理;海關、國檢與相關涉外管理部門的企業信用管理合作進一步加強;市貿促會與海關、國檢、外僑辦等單位合作建立服務平臺。
經過多年實踐,臺州市基本形成“政府主導推動(反走私辦牽頭)、部門指導服務、鄉鎮參與組織、行業協會自律、企業自主落實”五位一體的企業誠信體系建設格局。不僅促進了反走私工作轉型、企業進出口管理轉型,推動了服務型政府建設、社會信用建設與和諧社會建設,還大大提升了口岸“大通關”效率、貿易便利化和對外貿易水平,可謂成效顯著。
(本文作者為浙江省臺州市打擊走私與海防口岸管理辦公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