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測評的山西省11地市,治理能力與人均GDP之間存在一定負向聯系;地市宏觀調控能力與人均GDP之間存在顯著的負向關系。進一步分析表明,11地市居民總消費水平與宏觀調控能力、基層自治能力之間存在顯著的負向關系;11地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與宏觀調控能力之間存在顯著的正向關系。
核心指標:基本保障能力 宏觀調控能力
測評范圍:山西省11地市。
數據來源:《山西統計年鑒2012》、《山西統計年鑒2013》、《2013中國城市統計年鑒》。
測評結果:
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是一個有機整體,相輔相成。高效、成熟、定型的高水平國家治理體系有利于治理能力的提升,而國家治理能力的不斷提高,也有助于充實和完善國家治理體系。作為銜接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紐帶,對治理能力進行深入研究、科學評估,能夠為完善治理體系和提高治理能力提供有益參照,是推動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智力支撐。基于縣域治理在整個國家治理體系中承上啟下的重要樞紐作用這一考慮,2014年,《國家治理》周刊連續推出人民論壇測評中心針對縣市治理能力的測評及排名。與此同時,處于省(自治區)和縣市之間的地市一級,在區域經濟調控、要素資源配置、產業結構調整、城鄉發展統籌等方面有著異常重要的作用和地位,對其治理能力的研究和評價同樣不可忽視、不可或缺。
山西地處黃河流域中部,東跨太行與河北為鄰;西、南部以黃河為塹,與陜西、河南相望;北跨長城與內蒙毗連,地理位置重要,是華北地區的重要交通樞紐。在黨中央、國務院親切關懷下,山西省黨委、省人民政府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以及十八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堅持主題主線和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開拓創新,全省上下齊心協力、攻堅克難,經濟社會實現平穩健康發展。在“新常態”經濟形勢下,山西省的區位優勢無疑使其在“主動全力融入國家‘一帶一路’的戰略規劃”布局中的作用顯得格外突出和重要。在全球經濟一體化、區域合作及產業結構調整的大環境下,山西的發展對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起重要的推動作用。在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標下,確保三晉大地繼續釋放出巨大的發展紅利,需要山西治理方式的進一步豐富、治理能力的進一步提升。因此,對山西地市治理能力水平進行定量評估,提出治理能力提升、區域進一步轉型發展的對策建議,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人民論壇測評中心以中國地方治理能力評價體系為理論框架,結合數據的可得性,對山西省11個地市的治理能力進行了測評、排名、比較和進一步分析。我們希望通過系統性的研究,為山西以及山西各地市今后有效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決策參考和政策建議,并為探索更全面、更科學的國家治理評價體系提供借鑒。本次研究的數據采集、整理和統計分析工作,均由民智市場調查有限責任公司實施。
理論模型:中國地方治理能力評價體系
我們應用的中國地方治理能力評價體系,與用于縣域治理測評的中國縣市治理能力評價體系有著相同的理論基礎。鑒于我們已經在《對浙江省58個縣(市)治理能力的測評及排名》一文(詳見《國家治理》周刊2014年7月第1期) 中詳細說明了中國縣市治理能力評價體系的理論依據,因此與對浙、粵、閩、豫、寧、瓊、吉、蘇8省(自治區)縣市治理能力測評,以及對魯、遼、川、滇等省(自治區)地市(州)治理能力測評相一致,這里只結合地市一級相關數據的可得性,說明具體選擇了哪些數據來反映各一級(包括二級)指標,以及相關數據的來源和出處。
……
朔州市:治理能力綜合得分在11個地市中排名末位,人均GDP在11個地市中排名首位,屬于人均GDP水平排名靠前,治理能力得分排名靠后的典型地市。比較分析結果顯示,雖然該市基層自治能力得分排名處于前列(位列第4),但基本保障能力、財政能力得分排名靠后(分別位列第9和第7),且宏觀調控能力得分排名末位。為此,應將提高政府部門調控能力和提高民生保障水平作為進一步提升該市治理能力的重點,并在這一過程中,輔之以提高財政收入增長水平、完善財政預算收支平衡制度。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由于指標體系構建的完善程度以及指標數據的選取帶來的限制,會使我們的測評結果與現實中各地市的實際情況存在一定偏差。另一方面,基于統計數據的治理能力測評并不能完全反映出現實問題和影響治理能力的所有要素。我們更希望通過數據測評這一技術手段,發現一些可能影響治理能力的點與面之間的盲區,從而為研究和實現國家、地方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破”出更多主題。也正是因此,我們在這里重點采用地市級數據對11個地市治理能力進行了測評和比較分析,在此基礎上簡要地提出了提升11個地市治理能力的對策建議。更加具體和契合實際的治理能力測評、治理能力影響因素的實證探索,以及提升11個地市治理能力的政策建議的提出,尚需以在各地市廣泛開展實地調研并搜集、整理、統計更加全面而詳實的數據為基礎。
此外,本次測評的山西省11地市,除財政能力外,自身基本保障能力、宏觀調控能力、基層自治能力,以及治理能力的測評結果,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其所轄區、縣(包括縣級市)的治理能力和有關特點。我們在數據查詢和搜集過程中發現,在山西統計年鑒中,除計算財政能力所需數據之外,計算區縣一級其他三個分項治理能力所需的數據基本都處于缺失狀態;在山西地市級統計年鑒、年度統計公報、年度政府工作報告中,計算這三方面分項治理能力所需的數據也并不完善。這也是我們只針對地市一級,提出提高各地市治理能力的對策建議的主要原因之一。如果能夠較為完整地獲取相關數據,圍繞各地市所轄區、縣(包括縣級市)的治理能力展開相應測評和排名,對各地市所轄區縣(包括縣級市)治理能力的優勢、特征以及改善和提升途徑展開全面的比較分析和說明,那么將有助于更具現實針對性地提出改善和提升各地市治理能力的政策建議。
(執筆:顧智錦、于飛 制圖:于飛)
![](http://img.rmlt.com.cn/templates/rmlt2013/img/rmlt_logo.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