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測評的四川省21地市(州),治理能力、基本保障能力均與人均GDP水平正相關。與此同時,各地市(州)之間,在基層自治能力方面波動幅度最大。對于各地市(州),解決相互之間治理能力差距問題,可重點從縮小相互之間基層自治能力差距入手。
核心指標:基本保障能力 宏觀調控能力
財政能力 基層自治能力
測評范圍:四川省21地市(州)。
數據來源:《2012四川統計年鑒》、《2013四川統計年鑒》。
測評結果:
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是一個有機整體,相輔相成。高效、成熟、定型的高水平國家治理體系有利于治理能力的提升,而國家治理能力的不斷提高,也有助于充實和完善國家治理體系。作為銜接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紐帶,對治理能力進行深入研究、科學評估,能夠為完善治理體系和提高治理能力提供有益參照,是推動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智力支撐。
在我國的國家治理體系中,縣域治理的重要性已毋庸多言。近期,《國家治理》周刊連續推出人民論壇測評中心對浙、粵、閩、豫、寧、瓊、吉、蘇等8省區的縣市治理能力測評及排名,正是基于縣域治理在整個國家治理體系中承上啟下的重要樞紐作用這一考慮。與此同時,處于?。ㄖ陛犑?、自治區)和縣市之間的地市一級,在區域經濟調控、要素資源配置、產業結構調整、城鄉發展統籌等方面有著異常重要的作用和地位,對其治理能力的研究和評價同樣不可忽視、不可或缺。有鑒于此,我們在中國縣市治理能力評價體系基礎上,結合地市一級地方的經濟社會發展特點,初步擬定了中國地方治理能力評價體系,并結合數據的可得性,對山東省17地市、遼寧省14地市的治理能力進行了測評、排名、比較和進一步分析。測評報告刊發后,社會各界廣泛關注,有關部門、有關方面高度重視。
四川是我國西南、西北和中部地區的重要結合部,是承接華南華中、連接西南西北、溝通中亞南亞東南亞的重要交匯點和交通走廊,是我國的資源大省、人口大省。隨著國家進一步確立西部大開發戰略在區域發展戰略中的優先地位,四川在經濟社會發展方面面臨到諸多有利條件,但同時也面臨工業經濟持續快速增長壓力較大、財政收支平衡難度較大、結構調整任務繁重等嚴峻挑戰。在全新時代背景下,為有效應對這些挑戰,實現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需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更需要治理方式的進一步豐富、治理能力的進一步提升。因此,在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下,對四川省地市(州)治理能力水平進行定量評估,提出治理能力提升、區域進一步轉型發展的對策建議,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人民論壇測評中心以中國地方治理能力評價體系為理論框架,結合數據的可得性,對四川省21地市(州)的治理能力進行了測評、排名、比較和進一步分析。我們希望通過系統性的研究,為四川省以及四川省各地市(州)今后有效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決策參考和政策建議,并為探索更全面、更科學的國家治理評價體系提供借鑒。本次研究的數據采集、整理和統計分析工作,均由民智市場調查有限責任公司實施。
……
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治理能力綜合得分在21個地市(州)中排名第20。比較分析結果顯示,雖然該自治州基層自治能力得分排名靠前(位列第2),但基本保障能力、宏觀調控能力和財政能力得分排名均靠后(分別位列第17、第21和第19)。為此,應將全面提高民生保障水平、提高政府部門宏觀調控能力、提高預算內財政收入增長水平和全面完善財政預算平衡制度作為進一步提升該自治州治理能力的重點。
資陽市:治理能力綜合得分在21個地市(州)中排名末位。比較分析結果顯示,盡管該市基本保障能力得分排名中等(位列第10),但財政能力得分排名中等偏下(位列第11),宏觀調控能力和基層自治能力得分排名靠后(分別位列第19、第21)。為此,應將提高政府部門宏觀調控能力、加強基層民主建設作為進一步提升該市治理能力的重點,并在這一過程中,輔以切實提高預算內財政收入增長水平和全面完善財政預算平衡制度。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由于指標體系構建的完善程度以及指標數據選取帶來的限制,會使測評結果與各地市(州)現實情況存在一定偏差。我們更希望借數據測評這一技術手段,發現一些可能影響治理能力的點與面之間的盲區,從而為研究和實現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破”出更多主題。也正是因此,我們在這里簡要地提出提升21地市(州)治理能力的對策建議。更加具體和契合實際的治理能力測評、治理能力影響因素探索,尚需以開展實地調研并搜集、整理、統計更加全面而詳實的數據為基礎。
(執筆:于 飛、嚴 俊 制圖:于 飛)
(全文請參見《國家治理》周刊10月份第四周,總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