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激情在线-天堂中文在线最新版地址-茄子视频破解永久ios-噜噜色图|www.bjxyzx.com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原創精品 > 核心期刊 > 論點摘錄 > 正文

政府主導型經濟增長模式的調整思路

政府主導型經濟增長模式的不斷強化,嚴重阻礙了經濟增長方式的徹底轉變。采取相應的措施改革政府主導型經濟增長模式,弱化政府對經濟的直接控制力,讓市場競爭更充分地發揮資源配置的基礎作用,才能促進經濟增長方式的順利轉變。

1.改革國有產權結構

我國現有產權結構為政府主導型經濟增長模式提供了經濟基礎,阻礙了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國有企業憑借其特殊的地位獲得權力和政策等競爭優勢,違背了市場經濟的公平競爭的理念,阻礙了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只有對國企進行產權結構調整,實施所有制結構多元化,才能重新厘清市場和政府的關系,弱化政府對經濟生活的干預。

公權力的支持是中國大多數國有企業贏利的主要因素。因此,國企改革的最重要任務是從一般競爭性領域退出,避免國有企業因為其和政府天然的特殊關系而導致經濟主體之間的不平等。首先,應該確立國企的邊界,通過法律的形式進行嚴格限定國有企業的進駐領域。即限于資源性領域、軍事工業乃至涉及國家戰略和安全的領域。對于一般性行業,則要打破行業壟斷,降低民營資本進入這些行業的門檻,落實市場經濟主體平等的內在要求。

其次,深化國有企業改革,進行國企的內部機制改革,引入包含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措施在內的現代公司治理,才能進一步明確我國市場化改革的方向,調動千百萬中小企業的積極性,通過中小企業的做大做強,幫助政府退出經濟生活的干預。

第三,取消國企的“行政級別”。由于國企管理層與政府官員存在著身份上的互換,企業高管通過進入政府,為國企爭取政策與資源優勢,政府官員通過進入企業實現在位時的經濟利益。這種給企業套上行政級別的制度安排,是最大的反市場行為。因此,取消政府對國企管理者的行政任命,才能實現國企與民企的平等化競爭。

2.推動政府創新,促進政府職能轉變

政府主導型經濟增長模式使地方政府的主要精力放在抓經濟增長速度和投資項目上,而不是放在公共職能上,導致經濟社會發展的失衡。改變政府主導型經濟增長模式,推進政府經濟職能的轉變,就要把經濟決策權歸還給市場主體,為各類市場主體提供自由競爭、公平交易的市場環境,提供優質公共服務,維護社會公平正義。

首先,改革創新地方政府績效評價體系。不能把GDP總量增長作為考核目標,而是用人民的福祉、健康、教育、環境保護等等標準來衡量地方政府的績效。

其次,改革地方財政分權制度,建立“財權與事權相匹配”的分稅制財稅體制。我國應該實現新一輪的“放權讓利”,調整稅收分配的比例,加大地方比重,把地方稅真正建立成一個集流轉稅、所得稅、財產稅和資源稅等為一體的、相對獨立的稅收體系。新的稅收體系不僅給地方政府開辟了新的財源,使得財稅增長與經濟增長逐漸趨于同步,又能促進我國政府主導型經濟模式的轉型和經濟結構的調整,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奠定體制基礎。

第三,糾正“生經濟指標,輕公共服務”的傾向,實現經濟建設型政府向公共服務型政府轉變。政府主要精力不應該放在直接干預經濟建設上,而是應該注重發揮政府公共服務職能,縮小區域之間、城鄉之間的公共服務差距,注重公共服務領域公平,從而平衡公共利益、實現社會正義。

3.改變宏觀經濟政策的理論基礎,兼顧“凱恩斯主義”和“供給學派”思想

“凱恩斯主義”為政府干預提供了理論基礎,主導著中國宏觀經濟政策的選擇。由于政府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想盡辦法擴充政府,用政府替代市場。政府規模的不斷擴大,又會導致“政府失靈”的出現。因此,在宏觀經濟政策的選擇上,我們不僅應該重視“凱恩斯主義”相機抉擇的宏觀宏觀經濟政策,還應該重視“供給學派”的減稅政策。供給學派強調通過減稅擴大生產、刺激創業、發展小微企業,從而增加就業和勞動者收入。增加收入才能刺激消費,才能調整投資和消費的結構,從而調整需求結構。實施減稅才能刺激中小企業的發展,才能調整產業結構,促進各類市場主體的平等競爭,避免供給結構和需求結構的失衡,促進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

(節選自吉粉華:《政府主導型經濟增長模式的反思及其調整研究》,《揚州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13年03期)

[責任編輯:武潔]
標簽: 主導型   思路   增長   調整   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