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激情在线-天堂中文在线最新版地址-茄子视频破解永久ios-噜噜色图|www.bjxyzx.com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原創精品 > 專題研究 > 正文

大局出發 兼顧公平

一個國家經濟體制管理得好、勞動力市場競爭力強、勞動力市場流動性大、企業制度較自由,老年人和年輕人之間的替代效應應該可以控制在一定范圍。

延遲退休年齡是目前全社會關注的重大問題,也是影響到每個人切身利益的重要政策。延遲退休問題在“小步慢走”的指導思想之下,具體應如何操作,如何在最大程度上保證公平?圍繞這些問題,《中國科學報》采訪了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員朱恒鵬。

《中國科學報》:養老金缺口問題一直為社會所關注。有專家認為2013年中國的養老金缺口超過18萬億;但也有人認為不僅不存在缺口問題,而且還有結余。多數網友呼吁國家公布歷年社保收支明細。對此您怎么看?

朱恒鵬:就養老金缺口問題,兩種說法都有道理。

首先介紹一個概念——“現收現付制”,其含義是,用在職職工繳納的養老保險金支付退休職工的養老金。從現收現付制的角度來看,我們目前的養老金沒有缺口。

但是,養老金制度本身應該是積累制,而不應是現收現付制。即,應該是在工作期間(25歲參加工作,到60歲退休)交養老保險金,在60歲退休后,由所交的養老金本金和利息來支付退休金,這就是積累制的含義。養老金本身是積累制體制,如果按照這一體制來看,我們的養老金確實存在巨大的缺口,主要包含以下幾方面:

第一,1997年或2005年之前退休的國企老職工,這部分人在我們的制度上被稱之為“老人”,這部分人沒有交養老金。第二,1997年至2005年后退休國企職工,這部分人在轉軌過程中被稱為“中人”,他們在1997年后相繼退休,雖然交了養老金,但是交付年限不能滿足管理養老金領取的最低繳費年限,即15年的要求。第三,社會保障制度的建立過程中,國有企業有4000萬左右人員未到退休年齡提前下崗,失去工作。這部分下崗職工的養老金當然需要解決,這構成了潛在的第三個缺口。第四,機關、事業單位這部分人的養老金應該由財政承擔,因為他們是政府雇員,但國家財政為其繳納社會保險存在缺口,這是第四個缺口。

考慮到上述四種人群養老金存在的缺口,一般認為2025年左右,實質的當期缺口就會出現。如果把未來的缺口用貼現法貼到今天的話,就意味著今天就要出現缺口。這既是一個潛在的缺口,也構成一個實在的壓力。社會保險的“18萬億”缺口這個說法,是把未來缺口貼現到今天的結果。

《中國科學報》:延遲退休年齡是否有利于應對老齡化社會?

朱恒鵬:這個答案很確定。現在,人們的預期壽命越來越長,幾乎所有國家都在逐步延遲退休年齡。經合組織(OECD)國家,都在逐步力爭把退休年齡先推到67歲,然后再推遲到69歲。對于我國來說,因為預期壽命在逐漸提高,領取退休金的時間也在延長,如果工作年齡不變,領取退休金年齡延長,養老金壓力當然就增大。

延遲退休年齡是否存在一個就業擠出效應,即老年人晚退休,年輕人的就業是否會變得更加困難?如果以老人晚退休兩到五年的結果,使年輕人晚就業兩到三年的話,用這種辦法彌補養老金不足顯然不劃算,甚至得不償失。

但是泛泛地講,一個國家經濟體制管理得好、勞動力市場競爭力強、勞動力市場流動性大、企業制度較自由,那么老年人和年輕人之間的替代效應應該可以控制在一定范圍,影響并不大。因為老年人和年輕人是不同的勞動力,年輕人有朝氣,但是缺乏工作經驗,很難勝任需要豐富工作經驗的崗位。而老年人的優勢是經驗豐富、人脈廣。如果處理得好,老年人延遲退休并不一定擠出年輕人就業。

有人認為,延遲退休不如加大養老金投放力度。很多人天真地認為,我們存在很多浪費,可以擠出來以彌補養老金不足。比如把巨大的“三公”開支裁剪掉,一年補9000億,“18萬億”也不過20多年就可以補上。實際上這種想法太簡單化了。

更關鍵的是,“三公”開支如果短時間內全部或者大部分裁剪掉,對應的是一個龐大的失業人口數量,所以,“三公”開支的縮減過程應該是漸進的。

《中國科學報》:人社部副部長胡曉義最近指出,在延遲退休的同時,國家開發更多適合中老年人、又不與青年人爭奪工作機會的崗位。哪些崗位是適合中老年人的崗位?

朱恒鵬:胡曉義說得非常正確。開發更多適合中老年人又不與青年人爭奪工作機會的崗位,對中老年人進行技能培訓是非常必要的。但是,這對勞動力市場機制的要求很高。我們必須要建立一個勞動力自由流動的市場,讓用工方、勞動力供給方自由選擇。在這個過程中,企業會提出需求,市場上有一些培訓機構會敏銳地捕捉到這樣的需求,然后不管是對年輕人還是對中老年人做適合他們的培訓,讓他們到合適的就業崗位上去。

政府可以扶持,甚至財政可以給予補貼,但是切記,政府不要建立自己的培訓機構,用國有事業單位這種體制去搞培訓。培訓如果做到市場化,中老年的轉型是能夠做到的。比如,我們現在在養老護理、康復管理方面,面臨著全國當期七八百萬,甚至十年內有上千萬崗位的缺口。而這些崗位不需要十七八歲到25歲的年輕人。康復護理需要的是關心、體貼、耐心。那些55歲到65歲的中老年人可以進入養老護理行業,照顧70歲到85歲的老人,這也是國際上通行的做法,即這些完全自理的老年人還希望有社會活動,那么在養老院去陪護照料老人,然后,當年齡較輕的這部分老人到75歲以后,再由下任老人來照料,這是一個很好的傳承機制。

[責任編輯:趙斯昕]
標簽: 大局